本文目录一览:
抗震是什么意思?
意思实际上就是能够抵抗地震来袭时,它给你带来的震动进行相应程度的缓解
抗震规范是什么?
下面说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
1、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2、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抗震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抗震;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项框架结构房屋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一项框架结构房屋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3、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房屋抗震等级:
1、抗震等级其实就是设计部门依据抗震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分类与设防的标准”,根据设防的类别、结构的类型、烈度和房屋的高度四个因素而进行确定的,而采用了不同的抗震等级进行的相关具体设计,普通的房屋级别为4.0-4.5级。
2、房屋抗震性能一是要看房子的结构,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会有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两种,其中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能力相对要比砖混结构的好。二就是要看抗震力。
在国际上,地震的震级一般所采用的是里氏震级的指标,分别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没有损坏,4级对建筑物会有十分轻微的破坏,达到5级以上就会开始破坏建筑物了。因此,5级以上的地震区在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要考虑到防震。
建筑抗震等级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四个抗震等级: 根据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将各类抗震建筑结构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专业中简称为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是为了区别在近似概率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中,针对重要性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结构可靠度而提出的。
扩展资料:
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抗震等级
抗震是什么意思
抗震
读音:kàngzhèn
英译:[anti-seismic]
对破坏性地震采取各种御防或善后措施,尽可能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抗震结构。
主要包括
居民防震、居民住宅抗震、社会性防震措施、社会福利机构等。
房屋抗震等级
房屋抗震等级是6-8级。
一般楼房抗震的抗震等级在6-7级左右抗震,如果是砖混结构的话就在7级,如果是像现在的高档小区或者是高层建筑,一般都是8级抗震。
我们说的抗震等级一般指的是地震的等级,而在房屋测量的时候,一般指的是抗震的烈度。比如烈度在6-9度区间,一般代表的就是6.5级到8.9级的地震。
房屋抗震措施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抗震;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4、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