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白血病,有一种掌纹叫做Sydney线。请发张图片好么
- 2、医学上白血病有几种,第二种是哪一种?好不好治啊?
- 3、看图片,我这是不是白血病?
- 4、求一张白血病图片
- 5、白血病出血点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小,是一点还是一大块,一般长哪里?
- 6、干细胞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能治疗白血病吗?
关于白血病,有一种掌纹叫做Sydney线。请发张图片好么
悉尼线
近心横曲纹的起端一直延伸到掌边,又名为“悉尼线”(以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发现较多而命名),国外曾有报道认为它与白血病等有关。
国内也有入观察到白血病和其他癌症患者中,有悉尼线的为数不少。
因此,近心横曲纹是悉尼线的,应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癌症。
近心横曲纹终于无名指的下端,并在此处出现一个大眼,可能提示大脑神经病变。
近心横曲纹。鱼际横曲纹和远心核曲纹末端有切断纹纷,常见于肺病。
近心横曲纹沿着小鱼际往下延伸,中途被切断,并生出许多纵线,同时,在小指的根部生出许多纵线,常见于膀胱炎。
近心横曲纹粗细不一,或细、或被切断,常见于脑出近心横曲纹隐隐约约、十分浮浅,很可能是大脑神经有病。该线不明显或干脆没有的,可能是智能不发达的人。
近心横曲纹往拇指丘方向弯曲,可能会患精神病。
近心横曲纹呈明显的波浪状纹时,常提示易患神经系统疾患。
近心横曲纹上出现小眼,常表明大脑有病。近心横曲纹上出现黑点或污点,可能脑中右肿瘤。
家族三代内,如果有人患过癌症,后代的掌纹也可以反映出来,通常他们手上会出现“悉尼线”(就是横贯手掌中部的一条直线,是研究者于1970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发现的一种特异变化的手纹。)称为高危对象。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应该重视和预防癌症,从饮食和生活方面注意,尽量避免接触致癌的有毒物质,避免放射线的刺激,及时治疗所患疾病,杜绝恶性疾患发生。
医学上白血病有几种,第二种是哪一种?好不好治啊?
白血病白血病图片的分类
(1)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组织白血病图片的原发恶性血液病,其特征是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制剂、药物、病毒和遗传因素有关,还受机体免疫状态及体液因素的影响,导致造血细胞恶性变,恶变的白血病细胞无限增殖并浸润骨髓及其他组织,最终致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及感染而死亡。白血病图片我们从临床治疗角度,将本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分类,然后再分各自的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预后的不同,将ALL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胞浆极少,高核,浆比例,核形规则,染色质均匀致密,核仁不清晰。
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部分细胞大小有明显异质性,胞浆中等,嗜碱,染色质呈弥漫细致或密块状,核仁清晰,一个或多个。
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胞浆丰富,深嗜碱,含多数明显室泡,核圆形,染色质细而致密,核二清晰,一个或多个。
上述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L1型的预后较L2型好,L3型难获缓解,预后差。
(3)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临床将AML分为7个亚型。
M0: 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始细胞30%
M1:(急性极微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以来未分化或低分化原始粒细胞增生为特征,原始粒细胞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细胞胞浆内无颗粒白血病图片;Ⅱ型细胞胞浆内含少数嗜天青颗粒或Aoer小体。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早幼粒~成熟粒细胞,单核细胞在10%以下。
M2:(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又分为2个亚型。①M2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②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常30%,分为2个亚型,M3a为粗颗粒型,M3b为细颗粒型。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此型骨髓和外周血中者存在不同比例的粒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分为4个亚型:①M4a以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②M4b以原、幼单和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20%;③M4c原始细胞既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④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嗜酸颗粒粗大的而圆,着色较深色嗜酸粒细胞占5%-30%。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单核系细胞≥80%,包括原始单核,幼稚单核及成熟单核细胞分为2个亚型。①M5a(未分化型)原始单核80%。②M5b(部分分化型)原始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30%,原始单核80%。
M6:(急性红白血病)以红系前质细胞增生,并伴有病态造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增多为特征,有核红细胞50%,原始粒细胞或原幼单30%,血片中原始粒或原单细胞75%。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分为2型①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②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4)慢性白血病
①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ML是由多能干细胞突变引起的一种克隆性疾病,以成熟粒细胞及其前质包括粒系,单核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及一些B淋巴细胞系增生和蓄积为特征。根据病程发展临床分三个阶段: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②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CLL是一种以血、骨髓、淋巴结、肝、脾和其它器管中成熟淋巴细胞增殖和蓄积为特征的高度变异性疾病。临床分T细胞型和B细胞型两种。
看图片,我这是不是白血病?
三级
请把血常规化验单发给白血病图片我一下吧白血病图片,有机会再做做白血病图片,有长大就要注意了,考虑炎症可能性大,不像,做一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手工白血病图片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宽度,问题不大白血病图片的,再查查感染指标,明天去做一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然后给我看看,不用空腹,尽快去查吧,淋巴细胞数值稍高,看看手工分类的结果吧,没什么事,机器打出了的分类,按着细胞大小分的,不是特别准确,所以,我建议你做手工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这个比较准确。看到了,病毒感染淋巴比例可以偏高,一般情况下是没问题的,过一段时间可以复查一下,必要时再做白细胞分类
求一张白血病图片
您好,您是要咨询白血病吗?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多为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及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请把您具体要咨询的问题留下。
白血病出血点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小,是一点还是一大块,一般长哪里?
白血病临床可表现有:
(1)因成熟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具体可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等。
(2)因正常成熟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出现抗感染能力下降,反复出现发热或感染征象。
(3)因成熟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粘膜区自发出血倾向。如鼻粘膜、齿龈区自发性渗血;拔牙或其他创伤后伤口出血不易止;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等;女性患者月经出现增多、经期延长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如黑便、便血及有眼底或颅内出血等。
(4)器官浸润:依据受累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如可有肝(或脾、淋巴结)肿大;齿龈增生;胸骨压痛;少数患者出现睾丸肿大、皮肤或皮下结节;若神经系统受累,还可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改变等。
讲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应该有所解了,为此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如发现慢性白血病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 都有哪些症状吗 ?
干细胞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能治疗白血病吗?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所以在医学上,干细胞也被称为“万能细胞”。
理论上说,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白血病,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来自供体的免疫细胞却会攻击受体患者机体的健康组织,从而产生致死性的后果。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在该过程中扮演关键作用的特殊分子,阻断该分子的功能就能明显改善接受干细胞移植疗法患者的预后状况。
图片来源:Wikipedia
干细胞疗法能为白血病或骨髓癌症患者完全康复带来希望,这一疗法需要去除患者因接受化疗或放疗所影响的细胞,随后利用健康供体机体中的血液干细胞来替代这些细胞,这些供体细胞能够产生新的血细胞,并攻击患者机体中的癌变细胞,从而抑制癌症的复发。
危险的反应
然而,这种疗法并不是没有风险,在30%-60%的病例中,来自供体的细胞常常会攻击受体机体的健康组织,尤其是肝脏、肠道组织及皮肤组织等;在大约一半受影响的患者中,诸如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甚至会给患者带来致死性的后果,这也就是为何临床医生常常会采用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来抑制这些反应的原因了。这一疗法存在局限性或缺点,其同时还能够降低供体细胞对患者机体癌细胞的抗癌效应,因此目前研究人员急需通过研究理解如何在不降低移植细胞抗癌效应的前提下减少移植物的抗宿主反应。
负责进行攻击的细胞因子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现,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理学表现中,名为GM-CSF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GM-CSF由一类特殊的白细胞产生,其能帮助抵御健康人群机体中的感染。文章中,研究者利用小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期间这些移植的细胞会产生大量的GM-CSF因子,如果给与小鼠机体注射了无法产生GM-CSF的供体细胞,那么小鼠就会免于致死性反应的产生,因此靶向作用这种细胞因子就能产生一种精准化、特异性的免疫抑制效应,这或许就有望阻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起初研究人员比较担心,中和GM-CSF因子会减少供体细胞的抗癌效应,然而后期深入研究后他们发现,实际情况或许并不是那样;研究者SoniaTugues说道,实际的研究结果让我们非常惊讶,此前我们认为所有类型的免疫反应都是由相同的机制所介导的,如今我们发现了一种方法能从供体细胞中将想要的过程与不需要的过程相分离。
将小鼠机体的研究结果转化到人类临床试验中
随后研究者想通过研究阐明GM-CSF因子在人类机体中和小鼠机体中是否扮演着相同的关键角色,通过对来自患者机体中受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组织进行分析后,研究者发现的确如此,这些样本中GM-CSF的水平较高,当患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较强时,受影响组织中GM-CSF因子的水平也会相应升高。
目前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进行临床试验来检测是否阻断GM-CSF因子的功能就能抑制受体患者在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目前研究者已经联系了一家能开发阻断GM-CSF单克隆抗体的公司,研究者Becher表示,如果能够在阻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同时能保留抗癌效应的话,这一过程或许就能成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给患者带来较小的副作用, 这种治疗性的策略或许有望帮助改善预后较差或面临致死性风险患者的健康状况。
总而言之,干细胞技术虽然效果值得期待,但是目前技术还不成熟,大家在治疗的时候保险起见,还是尽量选择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