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式微赏析,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式微主旨是什么呢?
- 2、诗经《式微》的解释和赏析。
- 3、诗经23|式微,式微,胡不归
- 4、式微原文及翻译
- 5、式微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式微主旨是什么呢?
式微主旨是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式微赏析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式微》原文式微赏析:
式微式微赏析,式微,胡不归式微赏析?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式微赏析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式微》赏析
《式微》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img]诗经《式微》的解释和赏析。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赏析,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白话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整体赏析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赏析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式微赏析:“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
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23|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简释】
1.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4.躬:身体。
1.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苏辙说的。
中学时就知道这句话,那会儿没什么特别感触,只知道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兄弟俩手足情深。“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轼给苏辙的诗句。
最近几年重读中学和大学里读过的一些书时,理解和感受全然不同。这并不是说早年读的书没有用,或者看不太懂就可以不看了,留着以后看得懂时再看。
那么几时看得懂,以后还有没有时间看,都是问题。其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这是真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书读的多了,再加上思考,自然容易做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老子早就说过,只是世人大都将信将疑,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
多读一些书总是好的,是在研读这些经典文字之时,内心实实在在的真切感悟。
比方说年少时读《诗经·邶风·式微》,真的不懂,只是背诵了而已。但“式微”,“胡不归”这两三个字却一直留在脑海里,有时想起来还琢磨一会儿。待翻别的书的时候,偶然遇见它,不禁暗自窃喜,咦,似曾相识,这个我见过。
我就是这样遇见《式微》的。那段时间工作很忙,连续几个月加班,心力交瘁,一次感冒高烧吊盐水时,为了打发时间带了本王维诗集,读到了他的《渭川田家》:
赏析文字如此解释“式微”:是《诗经》里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夕阳斜照,牛羊缓缓归村没入深巷。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等候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野鸡欢快地鸣叫,桑林里的桑叶稀少,蚕儿开始吐丝作茧。田野里,农夫们扛着锄头下地归来,相见时彼此亲切絮语。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他们隐居的安详,不禁怅然吟咏着《式微》的诗章。
此诗背景是公元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失去了政治上的依傍,进退两难,他厌倦了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来到田野间,目睹了一幅黄昏田家晚归图,看到众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无所归,不禁羡慕又惆怅,感慨着“式微,式微,胡不归?”
只是,王维的“式微”,和《诗经》里的“式微”,情感和立意上,总觉得不同。
王维天性清淡温和,他看到的是,夕阳下温馨的田园景致,散发着人间烟火气息, 他感叹着自己欲隐不得的怅然心绪,问自己何时归,胡不归?
《诗经》里的“式微”,描述的是暮色苍茫时分,劳作不辍,疲惫不堪的人间疾苦。 天色已晚,还在奔波的路上,不能归,胡不归?
3.
这是《式微》的直译。
胡不归?原因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那些君王官家,才不得不起早贪黑,昼夜不停地奔波在露水和泥浆中。
短短两章,寥寥几句,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一问一答,读起来宛转有致,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余冠英在《诗经选》里说“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柴米油盐,生活悲辛,生命卑微,能够活得久一点,实属不易。在一天里沉重劳作之后,满身泥水,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也是好的。
4.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是的,文字的美感和力量会穿越时空。
“式微”一词竟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 王维 的“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孟浩然 的“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唐代隐僧 贯休 的“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宋 晁说之 以《式微》为题,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为:“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
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极其深远。
“式微式微”,“日渐式微”也成了固定词语,沿用至今。“式微”的释义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由兴盛到衰落。
茅盾在《一个女性》里说:“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 式微 ,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至于方玉润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之句,其意深,义理,不过如此吧,还会有什么?曾经思忖良久而不得解。
5.
一日翻《陶渊明作品集》,读到《归去来兮辞》,有些豁然开朗,好似一语惊醒梦中人。
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字里行间有着《诗经》的印记。归去来兮,胡不归?
遥想诗三百的时代,自然条件恶劣,现实生活悲苦艰辛,人们依靠老天吃饭,芸芸众生如蝼蚁,终日“微君之故”,奔波劳碌,最大的奢求不过是归家安好。
随着文明的进步,朝代更迭,可以不为现世那个“君”左右役使,“不为五斗米折腰”,洒脱归隐。可是, 还是要“心为形役”,不能归,这次是“微心之故”。
陶渊明的辞官归隐,辞的是官,隐的是心,把心交付给大自然,生死且由它,慨然而叹: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这肉身寄居在天地间能有多久呢,为何不听自己的心意去或留?陶渊明对于人世的生死富贵已经看透,他的归隐是真正的归隐,乐天知命,夫复何求?
反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都市里的人们忙碌嘈杂,物质的极大丰裕并没有给人的心灵带来丰盛的滋养。
心如欲壑厚土难填。
天黑了,天黑了,应酬交际,舟车劳顿,不能回家。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
世事喧嚣,人海渺茫,身心俱疲之后,人们喜欢唱南山南,人们喜欢说从前慢,人们喜欢吟诵着请慢些走,等一等身后的灵魂。
人生如寄,这副肉身,不过是灵魂的暂居地,何必终日营营。
人生苦短,生命飘忽,如白驹过隙,都要死很久,不如现世里,好好照顾这颗心。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如早早归来,好好活着。
365天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20天
式微原文及翻译
《式微》原文及翻译:
《式微》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式微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式微[1]式微赏析,式微式微赏析!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先秦·诗经《式微》 式微 式微[1],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烖我躬。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先秦·佚名《大雅·召旻》
大雅·召旻
先秦 : 佚名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
展开阅读全文∨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烖我躬。
诗经 , 怀人讽刺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先秦·佚名《文王》
文王
先秦 : 佚名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展开阅读全文∨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诗经 , 赞美写人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先秦·佚名《无将大车》
无将大车
先秦 : 佚名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诗经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