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管鲍之交的故事-管鲍之交的故事

admin 2023年02月22日 12:03:27 15
管鲍之交的故事-管鲍之交的故事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管鲍之交的故事,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本文目录一览:1、管鲍之交的故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管鲍之交的故事,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

本文目录一览:

管鲍之交的故事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鲍叔牙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img]

“管鲍之交”是指谁和谁的故事?

“管鲍之交”讲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经商,赚了不少钱,可管仲却把一大半收入自己囊中,鲍叔牙的朋友对他说:“管仲如此见利忘义,不足与之为友。”鲍叔牙却笑着说:“管仲家贫,又有老母需要侍候,我既与之为友,理应如此。” 几千年来,这个故事读起来仍让人倍受感动,他们的友谊令人赞叹,鲍叔牙对朋友缺点的宽容,也让人感受颇多。 中国自古就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说法,人有缺点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鲍叔牙临死前曾发自肺腑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是什么使管仲把鲍叔牙看得像父母一样重要,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使朋友在无奈的阴云下感到一点温暖,在黑暗的包围下看到一丝光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对别人缺点的谅解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提升。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我们的告诫,不能为了一点小事而与之计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希望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第一个装着宽容,是为别人装备的;另一个装着谦卑,是为自己准备的。

管鲍之交的故事150字

管鲍之交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管仲并不得志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事鲍叔牙始终相信他,并给了他竭尽所能的照顾,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

管仲对周围的人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是人用这个成语形容两个人的良好的友谊,也是形容对朋友的信任!

扩展资料: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