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苦苣菜图片-苦荬菜是什么样有图吗^

admin 2023年02月28日 12:54:38 6
苦苣菜图片-苦荬菜是什么样有图吗^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苦苣菜图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本文目录一览:1、苦荬菜是什么样有图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苦苣菜图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看到底部会有收获喔。

本文目录一览:

苦荬菜是什么样有图吗^

苦荬菜的图片如下:

苦荬菜学名:Ixeris polycephala Cass,又名秋苦荬菜,长约50cm。茎呈圆柱形,直径1-4mm,多分枝,光滑无毛,有纵棱;表面紫红色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髓部呈白色。

叶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舌状卵形,长4-8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耳状,微抱茎,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无毛,表面黄绿色。头状花序着生枝顶,黄色,冠毛白色;总苞圆筒形。果实纺锤形或圆形,稍扁平。

苦荬菜生长于海拔300-2200米的山坡林缘、灌丛、草地、田野路旁。苦荚菜喜温暖湿润气候,既耐寒又抗热。耐热性强,在夏季35-40℃的高温条件下,只要保持水肥供应,生长仍十分旺盛,产量极高。耐寒性较强,成株可抵抗-7-5℃的冬季低温。

苦荬菜可供药用和饲用,饲用方面,苦荬菜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为猪饲料。

扩展资料

苦荬菜的栽培要领

1、苦莫菜种子小而轻,顶土能力弱,播种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在翻地的基础上,采用圆盘耙、钉齿耙耙碎土块,平整地面,以利于播种和出苗。

2、苦莫菜速生,再生力强,刈割次数多,鲜草产量高,因而需肥量大。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

3、苦葜菜宜密植,如过稀则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会使茎秆老化,品质及适口性降低。苦荚菜苗期适应性差,在苗高4-6厘米时要及时中耕除草。

4、水肥充足是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关键措施,施用氮肥效果尤其显著,在刈割后追施10-15千克尿素或复合肥,可显著提高产量。

5、苦荬菜是需水较多的牧草,每次刈割后及时灌水,可显著提高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苦荬菜 (植物)

[img]

这种植物叫什么名?

这像是苦碟子苦苣菜图片,农村苦苣菜图片的一种山野菜。

苦碟子又叫满天星、苦荬菜、苦菜苦苣菜图片,生活在山坡上田野里草地中苦苣菜图片,草本植物,宿根繁殖或种子繁殖。春天发芽,秋天产生种子。

苦碟子味苦、辛,性平。

苦碟子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排脓,止痛。

请问这是什么蔬菜

滇苦菜(学名:Picris divaricata Vaniot)是一种植物,别名是苦马菜、滇苦苣菜。二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垂直直伸,有分枝,生多数须根。分布云南(昆明、东川、会泽、大姚、大理、丽江、维西、兰坪、昆明、永平)、西藏(亚东)。生于山坡草地、林缘及灌丛中,海拔1 400-2 540米。可食用,同时具有药用价值。

二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垂直直伸,有分枝,生多数须根茎基部或上部被白色分叉钩状硬毛,叶几全基生,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基部楔形渐窄成翼柄,长达4厘米,两面被硬毛及钩状硬毛,沿中脉及叶缘较密,边缘浅波状微尖齿、浅波状或全缘;茎生叶少或几无,线状披针形,无柄,半抱茎。[1] 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单生于二叉分枝顶端。总苞钟状,长1厘米;总苞片3层,中外层小,线形、长三角形或披针形,长2-4毫米,宽约0.4毫米,顶端急尖,内层线状披针形,长1厘米,宽约2毫米,顶端急尖,全部总苞片外面沿中脉有1行短硬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舌片顶端5齿裂。瘦果长椭圆形,红褐色,长4.5-4.8毫米,弯曲,有14条稍高起的纵肋,向顶收窄,但无喙,肋上有横皱纹。冠毛2层,外层短,糙毛状,内层长,长6-7毫米,羽毛状,白色。花果期4-11月。

可上百度查图对比

这是什么菜

苦苦菜(学名:苦苣菜,拉丁学名:Sonchus oleraceus L.)

别名:苦苣菜、取麻菜、苣荬菜,麻苣苣。民间俗称苦菜,是一种药食兼具的无毒野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宿根。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具有清凉解毒、明目和胃、破瘀活血、消炎利尿、排脓去淤消肿等功效。

苦麻菜是什么菜?

苦麻菜是苦菜的别称,除此还有山苦荬、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黄鼠草等别称。苦麻菜有栽培和野生两种,提问者所提供的图片和上图是一样的,是苦麻菜的栽培品。在我这里,栽培的苦麻菜也称为苦麦菜,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市场上皆有卖。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野生的苦麻菜。

中医认为,苦麻菜性寒味苦,归心、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等功效,可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空洞、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疖疮肿毒、跌打损伤等。药用口服一般9-15克,外用适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