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农信社改革化险,主要化解什么样的风险?

admin 2023年03月16日 13:34:14 4
农信社改革化险,主要化解什么样的风险?摘要:   来源:金融时报  “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引人注目。  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

  来源:金融时报

  “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引人注目。

  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之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

  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统称“农信社”)法人机构数量占据我国银行业法人机构近一半,体量达50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县域金融主力军,农信社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70多年来,农信社通过多轮改革,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三农”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开启了新一轮农信社改革,除天津成立农村合作银行、北京和上海成立农商银行外,其余各省(区、市)都选择成立了省联社作为省级政府对农信社的管理平台。省联社成立以来,在管理、指导、服务、协调区域农信社改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应该看到,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以及大行普遍下沉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农村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信社体制机制和服务能力已不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农信社人事管理和业务经营不同程度的干预,不利于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机制的形成,也不利于农信社更好服务“三农”,支持小微。

  为此,从2008年3月开始,国务院批准重庆和宁夏实施省联社改革。重庆采取统一法人模式,组建了重庆农商银行,将重庆县市一级农信社法人改制为旗下分支机构,通过改革,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完善,风险管理得到增强,支农能力也显著提升。重庆的改革,消除了省联社定位模糊、政企不分问题。而宁夏改革的核心则是组建黄河农商银行及19家农村合作银行, 并由黄河农商银行控股其他农村合作银行。这一改革,也极大提升了县市法人农信社对“三农”支持的积极性。

  在既有改革成果基础上,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去年以来,农信社改革在“一省一策”政策推动下,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成立为标志,再次拉开序幕。这轮改革是2008年以来省联社改革的延续和全面深入推进,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如果说去年的省联社改革只迈出一小步的话,今年将是农信社改革的重要一年,无论推进的省份,还是挂牌的数量,都将超过去年。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此背景下,最近陆续发布的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农信社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方向。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深化农信系统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城商行“一行一策”改革,全面实施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山西提出“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推动新机构顺利挂牌”;山东提出将“深入推进农商行改革”;吉林提出,“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持,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系统改革化险,扎实抓好地方法人机构金融风险及时处置化解工作”;贵州提出,“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加快省农信社改革”;青海提出,“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等等。

  如此多省份将农信社改革化险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然是想要通过“改革化险”,让农信社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那么,农信社改革化险,主要化解什么样的风险?

  从浙江农信社改革实践看,通过“小法人、大平台模式”组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至少化解了以下几方面的风险:一是县域农信社资产质量不佳、经营困难的风险。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一些县域农信社不良率高,资产质量差,包袱重,自身发展都难,何谈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而通过改革,帮助这些农信社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焕发活力,可以让这些农信社更有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是垒大户风险。一些农信社由于垒大户,客户结构不合理,潜在风险较大,通过改革,农信社心无旁骛做小做散,既优化了客户结构,也分散了风险,更契合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三是人的风险,尤其是高管的风险。农信社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由于历史沿革和体制机制原因,一些农信社高管素质偏低,思维僵化,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难以跟上金融科技发展步伐,要改革化险,就要建队伍,配班子,用好一把手。由于小法人的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人的风险也是最大风险,因此,改革化险,就是要通过建立更好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让能者上,庸者下,解决高管能力不足和潜在的腐败风险。四是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风险。改革化险也是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防范内部人控制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范单一资本通过控股小法人,利用制度漏洞,掏空银行的风险。

  由上可见,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信社“改革化险”,不仅因为农信社改革化险之路任重道远,虽然既往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今年仍需继续加力推进,改革步伐不能停,还因为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进如何、效果怎样,直接关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资金投入。此轮农信社“改革化险”,一方面可以换来农信社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建立更具竞争力、更适合“三农”发展趋势和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农信社体制机制,以此“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乡村产业注入动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农信力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