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即将上市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期货的标的航线为上海至西北欧,即起运港为上海,目的港为荷兰的鹿特丹港、德国的汉堡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英国的弗利克斯托和法国的勒阿弗尔港。一般来说,班轮公司会通过(1)途径苏伊士运河、(2)绕行好望角和(3)通过北极这三条航线将商品从远东运向西北欧,目前,从上海出发至西北欧基本港的集装箱运输以第一条航线为主(图1)。
从运力的分布来说,欧洲航线的运力部署集中度高于美线:2M和海洋联盟的运力各占据欧洲航线总运力的35%左右,合计70%(从中可以看出马士基和地中海两大班轮巨头在欧洲航线上部署了较多的运力);THE联盟的运力则占20%以上。
从贸易规模的角度来说,东西向航线(即远东 – 欧洲/地中海航线、远东 – 北美航线、北美 – 欧洲航线)的贸易量占全球所有航线贸易量的40%,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的主要通道,对全球的贸易甚至宏观经济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具体来说,2022年远东 – 西北欧航线贸易量为1502万TEU,占全球总贸易量的7.7%,而欧洲进口集装箱量为3614万TEU,1898万TEU从亚洲进口,占比52.5%,这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又在70%以上,因此对于远东 – 西北欧航线的研究基本可以集中在中国和西北欧国家之间。这一点实际上可以从港口的角度来进一步说明:根据2022年Alphaliner 公布的数据,上海港作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以4728万TEU的吞吐量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鹿特丹港以1446万TEU的吞吐量排名第11,安特卫普港以1348万TEU的吞吐量排名第13,汉堡港以833万TEU的吞吐量排名第21。也就是说,远东 – 西北欧航线连接的正是亚洲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和欧洲主要的进口发达国家的港口。
图1:
数据来源:CMA CGM, 中粮期货研究院
二
欧洲航线需求分析
中国自从2020年开始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且中国和欧洲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的结构,2022年中国向欧盟出口金额为5620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金额的15.6%。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向欧洲源源不断的运输商品,从具体商品种类来说,欧盟向中国主要进口的商品主要为电气设备、机械、钢铁产品、家具、塑料以及纺织品等;作为对比,欧盟向中国进口的电气设备、汽车和有机化学品等商品的比重高于美国向中国的进口比重,而美国的家具、玩具、服装和塑料制品等商品向中国的进口比重则高于欧盟。总之,此航线的需求端需要我们关注欧洲的商品进口需求,而进口需求作为国际贸易的派生需求则与欧洲各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欧美国家的高通胀一直持续至今没有得到显著的解决,全世界的经济因此陷入泥潭之中。然而,由于欧洲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能源引起且加息的时间也晚于美国,因此欧洲经济面临着比美国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仅如此,美国的经济还是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其各项经济数据都显示其今年的经济很可能会经历一次软着陆,美联储并在6月已暂停了一次加息;而欧洲在6月加息之后预计在今年还会有1-2次加息,前景不容乐观。进一步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欧元区的PMI还是经济景气指数抑或是消费者和零售业的信心指数都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之中,都在印证其需求全面下滑的事实。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欧美国家的主动去库存阶段并不会早早结束,美国的社会库存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拖累其经济的活力——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的去库现在看来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是一个缓慢且痛苦的过程。
从出口的角度来说,中国的6月出口增速回落至-12.4%(前值-7.5%),再次弱于季节性;其中,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增速分别下滑5、6和2个百分点至-24%、-13%和-16%,对韩国出口增速维持在-20%的跌幅。对东盟出口增速继续下滑1个百分点至-17%,这些都表示着外需的持续走弱。
图2:欧洲零售销售当月同比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进入2023年以来欧洲航线的运价就一直徘徊在低位不见起色,背后的逻辑就是供需宽松的格局一直难以改变,即面对疲软的需求端班轮公司在拥有强劲现金流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停止增加运力的步伐。然而,就在7月3日,马士基宣布于7月31日起上调欧洲航线运价,20英尺的集装箱要调升至1023-1050美元,40英尺的集装箱要调升至1900-1950美元。就在市场对此各执一词之时,另一巨头CMA CGM也宣布从8月1日起将20英尺的FAK费率上调至1075美元,40英尺的FAK费率上调至1950美元。实际上,这是继6月班轮公司上调GRI附加费失败后第二次的涨价尝试,笔者认为,市场中的其他玩家是否买这个帐、欧洲航线的运价是否真的会在8月开始如愿上涨依旧要看实际的供需如何,否则这次涨价很可能又会是6月一样的“昙花一现”。而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此次涨价的成功率可能依旧没有那么乐观。
图4:欧洲航线主要运价指数
数据来源:iF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