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施诗 上海报道
美国国债总额首超33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9月18日,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美国国债总额于18日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据悉,如果国会无法在9月30日之前通过长期的拨款法案或者短期支出法案,政府将面临停摆危机。
美国财政危机几何?此次政府停摆的风险有多高?债务负担加剧对美国经济和美联储决议又有怎样的影响?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的解读。
美国债务问题是威胁经济的“灰犀牛”
刘英:从2020年以来,美国政府债务整整提高了10万亿美元的规模。美国政府债务从20万亿增加到30万亿用了不到3年时间,而从10万亿到20万亿美国用了不到5年时间,从1万亿到10万亿美元美国用时10年。
由此我们看到,美国总统和财长急三火四地反复强调和要求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一次性提高10万亿美元,平均未来五年每年净增2万亿,为此美国两党两院谈了多轮终究无果,最后为了不影响明年大选,选择折中,将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延迟到2025年1月1日去解决。但实际上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世界各国都在质疑美国巨额债务形成的根源、其资金的流向、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潜藏的风险。而这些问题又与美元霸权、美国党争、美国弊政等相互叠加交织,成为威胁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安全稳定的巨大的“灰犀牛”。
而美国债务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是个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本质是债务问题,是债务不可持续的问题。如果美国国会无法在9月30日之前通过长期拨款法案或短期支出法案,美国政府将再陷停摆当中。而美国本世纪以来经历了几次关门,政府不作为社会就乱套,带来大量的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问题。
高债务令美国宏观政策调整受限
刘英:债务堆积如山对美国经济是堰塞湖也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沉重债务负担压在美国经济头上,债务累积让美国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调整受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扭曲,难以有效支持经济增长。截至目前,美联储从去年3月份至今年7月份已经累积加息11次,加息了525个基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零利率攀升到5.5%的高位,给美国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带来严重抑制,抑制美国经济增长。为了抑制高通胀,美国需要收紧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需要稍微扩张一些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但由于债务高企,美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受限,不得不顾忌堆积如山的债务,以及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及其对美国经济的恶劣影响。
30年期美债再破50美分
18日,一批新冠疫情期间发行的30年期美国国债跌破 “腰斩线”,引发全球投资者关注。将于2050年5月到期的这批长期国债,每1美元面值一度跌至50美分以下,为过去两个月来第二次。价格波动背后反映了市场怎样的担忧?超级央行周美债预计将有怎样的表现?工银国际副总裁、资深固收分析师李月为我们带来他的解读。
市场预计高利率持续时间或比预期长
李月: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这笔债券发行时30年期美债利率只有1.4%,而随后在美联储大幅加息遏制通胀下,30年期美债利率大幅攀升了300个基点到4.4%左右,且由于久期很长,价格对利率更敏感,因此价格录得腰斩。近期价格再度下挫主要还是因为长端美债利率明显上升,我们看到在7月中旬以来的这波美债利率上升中,长端利率的涨幅明显大于短端,30年期美债利率大概上行了50个基点,而短端的2年期美债利率只上行了30个基点左右。同时,长端美债利率的久期更长,所以其价格对于利率上升更加敏感。
近期美债利率再度攀升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劳动力市场依然火热,使得市场担忧降低核心服务业通胀的难度可能比早前预期的大;同时,油价再度回升推高通胀。这些因素使得市场预期高利率的持续时间可能比预期的长,因而带动利率上升。近一年多美国通胀自高位回落主要受到食品和能源价格下行的推动,但食品和能源价格受到全球性供需的影响,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近期受到OPEC+减产等影响,油价再度明显回升,给美联储降低通胀带来新的压力,成为美国8月份CPI超预期的重要推手。
此外,劳动力市场仍紧俏背景下,美国核心通胀仍颇具韧性。8月非住房服务通胀环比上涨0.53%,高于预期的0.2%,为2022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显示美联储在遏制这一领域通胀中取得的进展仍有限。非住房服务通胀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影响更大,对利率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鲍威尔早前也指出核心通胀的趋势性回落或需要劳动力市场的软着陆。8月多项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有些许降温,劳动参与率回升,职位空缺人数下降,薪资增速有所放缓,这些都是美联储乐见的变化,但整体来看,劳动力市场依然较为紧俏,目前的降温料仍不足以推动核心通胀持续降温。
年内美债收益率料将在高位震荡
李月:今年以来GDP增长和消费支出数据均超预期,也高于其长期趋势,使得通胀前景面临的上行风险仍大。在美国二季度GDP数据下修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数据可能会超预期。近期多位美联储票委发声,总体基调仍偏鹰派,仍暗示年内有再度加息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本周举行的美联储9月份议息会议大概率将暂停加息,但可能暗示在11月份或12月份再加息,不过,当前市场已经有较充分定价,因此若央行表达符合预期,利率将在高位保持平稳。我们预期美债利率在年内料将在高位震荡,但在明年上半年有望见顶回落,主要基于我们对美国经济可能会在三季度见顶,四季度末开始增长速度将边际放缓的预判。
中国连续四个月减持美债
美国财政部9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8218亿美元,环比减少136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月减持。中国持续减持美债意味着什么?美元信用的不断削弱,会否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一起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晋斌的分析。
美元体系带来负面外溢效应
王晋斌:美债减持与美联储控通胀是密切相关的。最新公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美国CPI出现了反弹,意味着美联储控通胀的主要任务还没有结束,所以利率不断上扬,会导致美国国债不断亏损,账面上会出现浮亏。
一些经济体,包括中国减持美债,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合理选择。另一方面,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过程中,美元外围的流动性是收紧的,很多经济体也需要通过减持美债去变现美元的流动性,来防止汇率市场出现波动。有多种原因导致美债持有减少。但总体上看,由于美国非常自私的货币政策,只专注于国内的控通胀,所以现在美元货币体系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负面外溢效应,这显然对于美元体系自身也是不利的。
三大因素导致全球“去美元化”加速
王晋斌: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或趋势的背后,是美元货币体系的一些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包括美国国债规模不断膨胀,现已突破33万亿美元,导致债券信用下降。其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负面外溢效应。最后,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将美元货币体系武器化,这对整个世界来讲是不公平的。这是加速去美元化,或者说美元货币体系加速衰竭的三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