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创业者涌入AI战场 大模型将迎应用层之战

admin 2023年09月21日 02:42:10 4
创业者涌入AI战场 大模型将迎应用层之战摘要:   作者: 刘佳  大模型正助推AI发展跨越拐点。  “没想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席卷到日本小酒馆60多岁的老板那儿了,他会问起我们对ChatGPT怎么看,微软...

  作者: 刘佳

  大模型正助推AI发展跨越拐点。

  “没想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席卷到日本小酒馆60多岁的老板那儿了,他会问起我们对ChatGPT怎么看,微软Bing和ChatGPT有什么区别?”9月20日的一场“强应用多模型”AI应用大会上,猎豹移动CEO傅盛说,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有哪个新兴的技术和行业,像今天的大模型、AIGC这样,只花了6个月时间就在全世界取得如此广泛的共识。

  当日,华为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表示,华为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大模型大幅降低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缩短了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

  如同当年移动时代的安卓、iOS操作系统引发的移动创业浪潮,一大批创业者已经奔向AI创业的“战场”,AI大模型也已经从拼参数逐步进入到拼原生应用、拼产业落地的阶段。业界预计,大模型下一个阶段有望迎来应用层之战。

  一位曾见证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现在如火如荼的AI创业热潮有点梦回十年前的情形:一批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涌现,此后迎来狂飙突进的十几年。但时间也告诉我们,那些只靠烧钱圈用户、缺乏造血能力的明星公司,倒下的亦不在少数。

  光讲概念的独角兽资本不买账了

  和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相比,AI时代创业环境变了。

  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说,自己在2000年左右进入互联网行业时,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技术周期,因为它带来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联网化,当时,互联网正赶上人口红利,美元基金刚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情况也不错。

  如今,一些红利已经不再。“不过,这一波的技术周期更大,AI不再只是连接传统行业,而是将实现大量的、全新的重构。”李明顺说。

  从创投角度来看,投资人也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刻”。据清科发布的股权投资市场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投资金额下降42%,投资案例数下降了37.5%,“估计是最近20年下降最多的一次。”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说。

  谈到创投行业的变化,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调侃道:“我们这个行业前年投拉面,去年投芯片,今年投简历。确实很多同行都去干别的了,有人出家了,有人做滑雪教练了,也有人去送外卖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诙谐调侃的背后,透露出资本的焦虑。他同时直言:“如果今天还想着做大概念、去争一个‘独角兽’虚名的话,现在资本已经不买账了。”

  曾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硅谷未来资本创始合伙人洪淼对记者说,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投资人会看大量AI应用的项目,但真正投出的项目并不多,他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AI泡沫出现。

  一位年轻的AI应用创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听说五六年前钱比较好拿,一个PPT就可以拿到一两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我们项目base在美国,中美投资人谈下来,整个投资环境不是特别好,当然我们自身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做AI平面设计工具的Nolibox CEO徐作彪也说,虽然AI在当下被业界重视,但很多投资机构都只是海聊,并不出手。

  尽管面临挑战,从业者们并不悲观。吴世春表示:“每一次大的浪潮来的时候,都不是说前面没磨过刀的人能够一下就砍到柴,大家都要磨很多次刀,才能有机会,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只问你刀锋不锋利。”

  他透露,梅花创投投了MetaGPT,一款主要是用大模型生成代码的垂直领域应用,目前在GitHub上排名第一。“我自己更鼓励那些原来有数据、有产品、有客户的这种企业转身到AI领域,也就是强应用。”

  千里马CEO王剑波也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最大的机会还是要回到用户需求本身,例如通过AIGC优化、重构原有的商业模式,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用户渗透率。

  李明顺还对比了这波大模型热潮以来的AI创业和此前的不同。过去,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大多是具备AI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但现在大模型提供了好的底座,技术门槛一定程度上被摊平了。他认为,真正懂客户、懂场景的机会来了,更重要的是经验,是创业者对于行业场景的理解。“创业者一定要选择自己懂的行业、有核心资源的行业。”

  寻找爆款应用

  第一批被AIGC颠覆的行业,已经在内容领域出现了。随着AI绘画工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应用的出现,游戏原画行业已经迎来变革,部分原画师被AI替代,游戏公司的成本大幅下降。在影视创作行业,陆川、郭帆等导演都曾透露使用AI创作电影海报,出图速度快且数量大,几乎没有试错成本。

  在国内市场,不久前一款基于AI人脸识别的AIGC应用“妙鸭相机”在朋友圈走红,但随着热潮退去,能否吸引用户持续付费将是关键问题。

  这些只是AI改变产业的冰山一角。此前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采访时建议,开发者要真正挖掘用户需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去做整体的创业方向。无论图片、文字还是视频、音频等方向,未来的升值能力会越来越强,怎么去提高生产效率将是创业者的一个方向。

  第一财经观察到,在近日各类AIGC应用创业大赛活动中,既有互联网老兵,也有不少非常年轻的创业者涌入。他们依托底层大模型进行开发,聚焦于垂直细分的领域打造差异化产品,并寻找商业化落地。

  例如,亚文化兴趣同好创作社区Genie AI创始人彭康伟曾在腾讯、美团任产品经理,她选择的创业方向针对二次元场景,基于大模型根据关键词生成漫画作品、动漫视频,目标用户是00后、05后甚至10后。她在路演中透露,Genie AI在小红书和抖音尝试投放后,4周时间吸引来的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有26分钟,人均产出35张图。

  从Hulu出来的90后邱运伟参与创业的项目是Buysmart.AI,主要基于大模型+自研推荐技术为用户提供购物意图理解、全网信息集合、决策、导购一站式方案。例如用户在对话框内说,“我想要一辆自行车,500块钱预算”,AI马上为他在Amazon、沃尔玛等电商平台推荐合适的产品。如果没有合适的,用户可以追加关键词获得更多推荐。

  林得苗是互联网连续创业者,曾在惠普中国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开发过超清壁纸、限时免费大全等垂直领域产品,如今创办了智能文档ChatDOC。

  他说,在大模型之前,只能做服务金融机构等特定行业的特定文档,做更大的圈子就需要训练模型,成本太高。但大模型技术出现后,成本降低并且准确率提升,又有应用场景,对文档前置处理的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

  但第一财经也留意到,一些垂直赛道已经涌入不在少数的创业者,竞争激烈。

  例如,数字人直播是AI领域中较早挣到钱的行业,但从巨头到创业者都在“卷”进这一领域,不仅陷入同质化竞争,价格战也打得激烈,早期一个数字人需要上万元的价格,目前不少真人化数字人价格打到了8000元左右,而完全虚拟化的数字人价格更低。再如,不少跨境电商商家已经开始用ChatGPT撰写商品文案,生成虚拟模特等,而相似类型的AIGC创作工具和创业项目也纷纷涌现。

  此外,AI创业者们还同样面临着“如果阿里、腾讯等巨头做了该怎么办”的挑战。

  李明顺建议,在当下的融资环境中,AI创业有两个标准:第一,找VC不如找客户,如果AI应用创业者的第一笔钱能从客户那里拿来,更能验证真正的市场需求;第二,做模式不如做生意,因为这一波AI应用创业比的不是模型和算法能力,而是谁能把底座的能力更好地进行场景化商业化应用,如果6个月内实现打平,甚至能够盈利,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创业方向是否靠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