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医药创新投资进入低谷期 国有资金、企业风投有望助推产业链升级

admin 2023年09月29日 14:08:25 5
医药创新投资进入低谷期 国有资金、企业风投有望助推产业链升级摘要: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梁枭      生物医药投资的泡沫在消失,创新项目和投资人似乎找不到彼此了。  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梁枭    

  生物医药投资的泡沫在消失,创新项目和投资人似乎找不到彼此了。

  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曾经的创新药“第一股”贝达药业(300558.SZ,股价57.28元,市值239.71亿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表示,公司在寻觅新渠道增加收入,包括发债、银行授信;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则说道:“在医药创新产业,LP(有限合伙人)更想跟GP(普通合伙人)一块儿问,那些创新企业的合伙人和投资逻辑在哪儿呢?如果我们找不到他们,我们也会离场。”

  狂奔几年后,国内医药投资开始正式审视过去不敢投“从0到1”项目带来的蝴蝶效应。醴泽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凯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资本驱动让很多药企走上了不符合行业规律的途径,当行业投资产生一定的恐惧,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循环期。

  医药投资已从市场化PE为主转向招商PE为主

  医药创新通常是科技和资本的高度融合的结果。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港股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IPO融资为16亿港元,同比缩水了4亿港元;A股市场的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的IPO融资为84亿元,同比缩水六成以上。

  王忠民认为,医药创新愈加鲜明地呈现出“重资本”和“高度不确定性”两大特点,“十亿美元、十年时间”是新药研发的入局门槛而非最高要求,但VC(风险投资)作为第一资本生态位的潮起潮落、国资的财务约束、IPO的退出选择变少都对医药创新所需的流动性带来冲击。面向资本、机构和政府,产业界发出“长线资金在哪里”的叩问。

医药创新投资进入低谷期 国有资金、企业风投有望助推产业链升级

  而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迈胜医疗科技集团董事长田源认为,自2015年的中国药审改革以来,医药投资行业已经发生了三个重大转变,而且都发生在一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源头。

  其中,第一个转变是从以美元PE(私募资金投资)为主转向以人民币PE为主的时代,这是因为国内基金开始看懂和了解这个行业了;第二个转变是从以多元化PE为主,转向以国有PE为主,国投创新以及其他国家基金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项目B轮融资;第三个转变最为重要,是从以市场化PE为主转向以招商PE为主。

  “过去我们认为把企业送上市就开始套现了,但现在看来这只是开始。所以这几年都是LP要和投资人做工作,延长投资期。”田源表示,投资期延长是近年来的趋势之一。

  王忠民认为,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国有资金和CVC(企业风险投资)的入场,有望引导资本助推产业链的创新升级。具体来说,对于国有资产面临的财务约束,他建议中央产业引导资金和地方国有资金应当做“赛马”逻辑的LP而非“养马”逻辑的GP,即便做母基金的GP也要引入激励结构,实现健康的国资投资;对于CVC的入场支撑,可以让初创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不必一定要走到IPO阶段,而是可以通过收购实现资本退出。

  从投资“1以上的项目”回归到“从0到1”

  会间,李凯军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投资目前的变化正在回归行业本质。硅谷的创新只做0到1的事情,但国内的投资不愿意承担0到1的风险,认为1以上的项目是低风险的,但实际上是最高风险的。过去几年,因为资本的驱动,很多药企走上了不符合行业规律的途径,目前泡沫正在破裂。

  “行业本身是高风险的,所以资金非常珍贵,如果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而投,不仅仅是资金的浪费,也是对医疗资源、临床资源、临床前资源,包括猴子、老鼠等实验动物一系列的浪费,而且让大家对这个行业产生一定的恐惧,这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循环期。”李凯军说。

医药创新投资进入低谷期 国有资金、企业风投有望助推产业链升级

  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这种循环下,资金需求端需要守住钱袋子。以曾经的中国创新药“第一股”为例,贝达药业通过多年前期开发已有正向现金流,但公司当家人丁列明表示“前天和CFO讨论,当下适当增加负债率,这样来保障开发项目的投入”;公司项目要有优先顺序,“重要的项目要保障,其他的项目适当往后靠一靠,保住正向的现金流”。据丁列明透露,目前公司也在寻觅新渠道增加收入,包括发债、银行授信等。

  供给端也有变动的市场中改变。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总裁李茜表示,自2015年成立以来,事业部累计服务了4000多家医疗健康产业的客户,投入超过3500亿元。该机构统计发现,二级市场估值回到了2020年,今年上半年的投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了约四成。

  对于未来,李茜认为并购必然是医疗健康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并且与“银行只做成熟期企业”的印象不同,事业部会以股权投资的逻辑提供融资。例如在去年启明医疗收购Cardiovalve以扩大二三尖瓣置换创新布局的跨境收购中,事业部提供了9000万美元的融资。

  而在医疗健康的创新方面,对于项目进入临床三期没有盈利、没有上市的企业,事业部在做融资支持的专项政策;对于投资机构和PE(私募股权投资),事业部也做包括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被投企业的资金投融服务。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gic633280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