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业行家
此前曾筹备IPO事项的德邦证券,近年来表现颇为“低调”。然而,一系列新增的涉诉事项,让行家关注到这家“多舛”的魔都券商。
新增涉诉信息
并非刻意,行家还是收到了来自企查查的弹窗,显示德邦证券新增了高风险信息——
点开来看,这是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杭州中院)的立案执行信息,案号为(2023)浙01执1429号。被告方包括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执行标的为307.10万元。
耐人寻味的是,德邦证券与锦天城、大信所、大公国际四家机构,同时出现在一起即将开庭的案件中。
同样是来自杭州中院的公告,定于2023年11月27日开庭审理德邦证券与大信所、大公国际、锦天城、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洋建设)及9名自然人的追偿权纠纷一案。杭州中院对案涉多名自然人公告送达开庭传票。
这里出现的“五洋建设”,让行家心头“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曾经的“五洋债”案的主角吗?
未能勤勉尽责
作为全国首例公司债欺诈发行案,“五洋债”虽已暴雷多年,余波依然未能平息。
话说,2015年7月17日,五洋建设获准发行票面总金额不超过13.6亿元的公司债券。德邦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收取1857.44万元的承销保荐费用,因未能勤勉尽责,收到了证监会接近顶格的处罚。
2019年的“双十一”,证监会对德邦证券及五名责任人下发〔2019〕12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这一事件有如下认定:
作为主承销商,德邦证券未充分核查公开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关注到五洋建设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问题时,未充分履行核查程序。
因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较高,德邦证券质控内核提出初审意见。项目组未充分履行核查程序,在“并未获取五洋建设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评估报告,且东舜百货和华联商厦两处投资性房地产入账依据为房地产价值咨询报告”的情况下,谎报“已取得了这些评估报告”。
项目组成员知悉2015年五洋建设控股子公司沈阳五洲商业广场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沈阳五洲)已与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东舜百货以大幅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对其出售,可能会对五洋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却未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将此写入核查意见中。
对此,证监会的处罚不可谓不重。这份罚单对德邦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55万元罚款;对时任债券融资部董事副总经理周丞玮、时任固定收益联席总经理兼债券融资部总经理曹榕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5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对分管债券业务副总裁、德邦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负责人林燕女士,债券融资部项目经理吴皓炜、罗健,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
法律风险不断
在证监会行政处罚之后,德邦证券收到了数量众多的民事诉讼。
据裁判文书网,德邦证券作为当事人出现在396份公开文书中,其中有154篇明确涉及“五洋债”。单是由最高法院签署的裁判文书,在2021年和2022年期间就有26份。
从公开判决来看,五洋建设现已进入破产程序,德邦证券和大信所需要承担100%连带赔偿责任。
证券时报曾在2022年初对“五洋债”诉讼代表人案进行过报道。其中援引的判决书同样披露:五洋建设董事长陈志樟、德邦证券、大信所承担487名自然人投资者合计7.4亿元债务本息的连带赔偿责任;锦天城和大公国际分别在5%和10%范围内承担上述债务的连带赔偿责任。
7.4亿元!这一数值不是小数。几乎是德邦证券2022年度营业收入的3/4,归母净利润的73倍多。
数年业绩不佳
回想五洋债案发之前的2018年,德邦证券营业收入15.37亿元,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在证券行业位于中游。
其后数年,德邦证券的业绩表现,怎一个“难”字了得。营业收入稳步下降。归母净利润一度为负,成为全行业“垫底”。
2019年,德邦证券营业收入14.16亿元,同比下降7.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降75.48%。
2020年,营业收入14.0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7亿元。
2021年,营业收入13.1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8亿元。
2022年,营业收入10.07亿元,同比下降23.66%;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因“扭亏为盈”,德邦证券在2022年报中进行了强调。
行家进一步查看了合并利润表数据。2018年,德邦证券经纪业务占比7.96%,投行业务占比达到11.21%;而在2022年,经纪业务占比40.45%,投行业务仅占8.20%。
大单拯救投行
投行业务的现状,从债券公告中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德邦证券作为主承销商/债券管理人,在沪深两市仅签发了8份公告。并且几乎都来自“历史遗留”项目,最早的发债日期是2016年。
唯一的新项目来自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医药)。今年5月,德邦证券作为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23重药Y1”,债券代码“148266.SZ”)的受托管理人,曾发布发行人高管变动公告。
据中证协统计,今年上半年,德邦证券主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0.5单,承销金额3.95亿元,在39家券商中排名第29位。中标地方政府债券3单,承销金额2.30亿元,在85家券商中排名第69位。承销民营企业公司债券1单,承销金额65亿元,在40家券商中排名第9位。
这一笔大单,究竟是什么来头?
行家从公开报道中发现,德邦证券曾经发布了一张大红喜报,赫然写着“牵手新希望”,成功发行总额65亿元的可交换债券——
说起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这可是四川首富旗下,与德邦证券的背景有得一比。
查询了公开发债信息,行家发现这可能是这是这位民营“大佬”金额最大的单笔发债。
此外,新希望近年来的债券主承销商,几乎都是银行机构。而上一次由券商担任主承销机构,还是三年之前。2020年8月,由浙商证券牵头,中信建投和光大证券(维权)联席承销的“20新望01”,预定发行20亿元,实际发行10亿元;“20新望02”取消发行。
或许,这是德邦证券投行业务的真正实力。
高管日薪过万
在德邦证券官网,行家查到了主要高管名单。
与中证协公开列示的高管名单对比,行家发现CEO,CFO,CIO和CHO,均任职多年。
2020年以来,德邦证券的高管变动较多。
董事长金华龙先生2020年3月履职。高级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唐建龙先生2020年6月履职;副总裁孙超2021年8月履职。今年1月和3月,德邦证券相继迎来了新任合规总监江苏先生,以及副总裁卢果先生。
从业人员信息显示,孙超曾经任职于兴业证券投行部门。卢果曾在国信证券和国盛证券任职,期间拥有投资顾问资质。由此来看,两位高管极有可能分别负责投行和财富管理条线。而合规总监江苏,行家未查到此前在证券行业的任职经历。
由于德邦证券在年报中也披露了高管人员薪酬情况,行家对此进行了统计。
2018年,德邦证券高管人均薪酬为313.57万元;2019年激增至636.30万元,翻了一番。2020年“打四折”,降为260.64万元。2021年,回升至340.91万元,超过2018年水平。2022年,这一数值进一步增加,高达368.54万元。
以此计算,德邦证券的主要高管,2022年人均日薪就超过万元。
在公司业绩不佳,投资者不断索赔的同时,德邦证券连续加薪的高管,是否担负了应有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