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明星基金经理频“减负” 公募团队化发展成趋势

admin 2023年11月20日 02:00:14 4
明星基金经理频“减负” 公募团队化发展成趋势摘要:   来源:北京商报  又有知名基金经理卸任在管产品。11月18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因内部调整,11月17日,冯明远卸任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和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2只基金的基金...

  来源:北京商报

  又有知名基金经理卸任在管产品。11月18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因内部调整,11月17日,冯明远卸任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和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增聘李博担任基金经理,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增聘吴凯担任基金经理。

  业绩表现方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信澳星奕混合A/C、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A/C的年内收益率均告负,分别为-7.4%、-8.06%、-7.01%、7.09%。从冯明远任职以来的总回报看,信澳星奕混合A/C收益率为-0.7%、-2.91%,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A/C任职总回报则分别为8.72%、8.34%。

  事实上,这已是冯明远年内第四次卸任在管产品。回顾此前,1月13日,冯明远卸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混合。2月3日和2月16日,冯明远先后卸任信澳先进智造股票、信澳核心科技混合,离任原因均为内部调整。截至当前,冯明远在管产品为4只,分别为信澳研究优选混合、信澳智选三年持有期混合、信澳领先智选混合、信澳新能源股票。

  总体来看,2022年二季度末冯明远在管规模曾达419.93亿元的峰值,但在此后持续下滑,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冯明远在管产品合计规模已降至187.81亿元。

  冯明远年内多次卸任是何原因?有何具体的内部调整安排?就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信达澳亚基金,不过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经济学家、新金融学家余丰慧直言,冯明远年内多次卸任可能使得投资者对他的管理能力产生一定疑虑,如果未来出现离职等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基金业绩出现波动或下滑,还可能损害投资者对他的信任和认可。

  除冯明远外,过往公告显示,年内已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通过卸任在管产品“减负”。今年2月,百亿基金经理曲扬卸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灵活配置混合,其在管时长已超五年。3月,易方达基金400亿元规模基金经理萧楠因为工作需要离任易方达科顺定开混合(LOF)。8月,在管规模同样超400亿元的基金经理谢治宇则因业务调整原因,不再担任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的基金经理。9月28日,中欧基金则宣布葛兰卸任中欧研究精选混合和中欧阿尔法混合2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以及周蔚文卸任中欧洞见一年持有混合的基金经理。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10位百亿级基金经理选择“减负”,且多数来自头部基金公司。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伴随行业加速“去明星化”,未来更多公募基金管理人将转向团队化发展,更加注重积累、提升、传承核心投研能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事实上,早在2022年4月26日,监管就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及,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此外,明确指出要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

  余丰慧认为,年内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减负”现象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基金经理需要在管理更多产品和管理更大规模资金之间进行权衡,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需要进行内部调整或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此外,基金经理的“减负”或也与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有关。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而做出的决策。

  而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较大,一方面会增加工作负担与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容易影响判断能力,造成误判风险。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明星基金经理“减负”,或意在把更多精力专注于一些核心产品,做好业绩,重新提升市场的信心。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对卸任的基金产品,需要观察衔接的情况,判断产品投资风格是否存在偏离,此外,投资者也应关注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频率,基金经理变更频率太高,也不利于基金管理与净值表现。”郭施亮提示称。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