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川航3U8633事故中,机长刘传健能够获奖500万 ?
- 2、川航备降事件始末是怎样的?
- 3、曾经的川航3U8633备降事件的具体详情是怎样的?
- 4、8633副机长被开除的原因(为什么川航3U8633事故中)
- 5、川航3U8633事故后,作为机长的刘传健为什么被奖励500万元?
- 6、四川航空一客机驾驶员发布民族仇恨言论,他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川航3U8633事故中,机长刘传健能够获奖500万 ?
为什么川航3U8633事故中,机长刘传健能够获奖500万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创造了民航界的奇迹。网友都非常好奇,“英雄机组”被奖励了多少钱?刘传健奖励500万,第2机长奖励200万,副驾驶奖励100万,其余6名机组人员均奖励100万人民币。除此之外,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之长”称号!
整个机组挽救了100多条人命,金钱的奖励看似微不足道,但这也是给他们最好的褒奖!机长刘传健在回顾这件事情时,依然非常忐忑,但他并没有说自己是多么的艰难,而是讲述了二级长当时是拉着乘务长的手被推进来的(电影《中国机长》的也真实的还原了这一幕)。
相对于机长和副驾驶,第二机长其实面临的危险更大,因为在危机发生时,整个座舱的人都系上了安全带,第二机长并不知道驾驶室的情况到底如何,没有系上安全带的他,很有可能被高空的风吸出去。
高空的风到底有多大呢?其实看副驾驶在系了脚部安全带以及腰部安全带的情况下,上半身直接被吹到机舱外就知道了!但是第2机长没有犹豫,在乘客和乘务员的推动下,顺利地进入了驾驶室,紧接着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第二机长梁鹏也曾经回顾这件事情,他进入驾驶室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拍了拍刘传健的肩膀,确认机长没事再去看副驾驶。接着想帮刘传健戴上氧气面罩,可是由于超高的气压,刘传健的整个身子趴在操纵台上的,无法戴上氧气面罩,于是梁鹏赶紧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再和队友进行“无声”的沟通。
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超大的气压将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已经完全撕裂,只能听到狂风怒吼,第二机长通过手势和他们进行交流,做一些辅助的工作,终于拿到了刘传健的话筒,接着也摘掉了自己的氧气面罩,尝试和地面人员建立联系。
当成都区管中心联系不上8633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指挥航路上的其他飞机赶快避让,同时不停的呼叫3U8633,希望尽快获得联系。8633风挡破裂的12分钟后,飞机终于飞出了危险的山区,并且成功的将高度下降到了6千米,此时8633和成都区管中心也已取得联系,双向配合,最终惊险地完成了降落!
在正常情况下,人一旦面临如此严峻的高空缺氧条件,不到几分钟意识变模糊了,但是四川航空8633的机组人员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到飞机降落!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四川3U8633在备降过程中,一共有36次犯错的机会,随便一次都能直接影响飞机的成功将军,而中国机长一次未犯!
四川3U8633的成功备降,不仅仅是中国民航的奇迹,也是世界史诗级的奇迹,外媒点评:难以置信,向他致敬!后期再次看到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信息,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第一阶段的试飞,刘传健有幸参与,虽然这一次刘传健并不是“掌舵者”,但他笑着说:争取在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后,争取飞第1个航班。
川航备降事件始末是怎样的?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
瞬间失压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所幸他系了安全带,在驾驶舱失压,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
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
扩展资料
川航紧急备降事件原因公布:
川航3U8633航班飞机右风挡封严(气象封严或封严硅胶)可能破损,风挡内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渗入并存留于风挡底部边缘。
电源导线被长期浸泡后绝缘性降低,在风挡左下部拐角处出现潮湿环境下的持续电弧放电。电弧产生的局部高温导致双层结构玻璃破裂。风挡不能承受驾驶舱内外压差从机身爆裂脱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
曾经的川航3U8633备降事件的具体详情是怎样的?
具体详情就是飞机达到9800米高空川航事件的时候川航事件,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突然出现川航事件了脱落川航事件的情况川航事件,机组人员在临危不惧之下降落成功。
8633副机长被开除的原因(为什么川航3U8633事故中)
“ 刘机长对于我来说,是除了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也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
在拥抱过刘机长后,川航3U8633号事件中的乘客王维热泪盈眶地说道。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巡航期间,前挡风玻璃忽然破裂,飞机失控,从万米高空急速下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传健以超强的意志力和过硬的专业技巧力挽狂澜,令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事后更是受到了500万的嘉奖。
众所周知,飞机失事后人员生还率是极低的,然而刘传健机长却临危不乱,仅用34分就将机上12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平安带回了地面,可谓是缔造了一次世界级的奇迹。
那么这场生死一线的奇迹,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它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惊心动魄的空中事故
2018年5月14日,重庆是一个晴风丽日好天气。
早上7点,川航3U8633号航班,已经飞离重庆江北机场半小时左右,进入了巡航阶段。飞机下方是川西高原,一片层峦叠嶂的群山,覆着皑皑白雪。
此次航班执飞的是从重庆到拉萨的高原航线,陆地海拔在2438米之上,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小,地形复杂,气象多变,难度大要求高。
不过这条线刘传健飞过100多次,对路线、地形和操作早已烂熟于心。
而在飞机上的乘客们心情也相当不错,一方面马上就可以饱览拉萨的秀丽风光,另一方面川航的飞机餐是出了名的美味,现在正是空姐派发飞机餐的时候。
餐车推到过道中央,一位空姐正在准备餐前服务。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飞机剧烈抖动,客舱灯光骤然熄灭,氧气面罩纷纷掉落,刺耳的轰鸣声、哭声、尖叫声,响成一片。
一时间餐车倾倒,饮料和饭菜洒落一地,派餐的空姐被餐车砸倒在地。另一位空姐则因为飞机的突然失重,被甩了出去,幸好慌忙之际她抓住了椅背,才没被甩到机舱内壁上。
事情发生在瞬息之间,四川西昌籍旅客骆田系紧安全带坐在座位上,目睹着这一切,他的心咯噔一声沉下去:“完了。”
所有乘客都惊恐万状,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一片狼藉的昏暗客舱内,响起了乘务长冷静温和的声音:
“请大家在原位上坐好,戴好氧气面罩,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
乘务长的话稍微令客舱内的乘客稍微安心了一些。
在乘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乘客们纷纷妥善配戴上了氧气面罩,不过还是有个别乘客因为极度恐慌浑身抽搐起来,乘务人员哪怕自己的内心也惊惧不已,但还是保持着高超的职业素养,轻轻地拍着乘客的后背,安抚受惊的乘客。
第二机长确认过客舱情况后,赶紧走到驾驶舱,吃惊地发现前挡风玻璃破碎,副驾驶半个身子挂在飞机外面,强风之下,整个驾驶舱内所有仪表盘都显示故障,机舱失压,温度骤降。
好在机长刘传健系着安全带,仍稳稳地坐在驾驶位,镇定地手动操作飞机,准备掉转机头返回成都。
此时的刘传健连害怕都来不及,时间就是生命,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把飞机的状态控制好。
在以往的不少坠机事件中,飞机下坠时都呈垂直状态,显然是完全失去控制了,因此能否争分夺秒及时控制飞机状态可以说是决定着整架飞机的存亡。
稳定飞机状态后,经过第二机长的协助导航,刘传健分两次紧急下降,首先从9800米左右紧急下降高度,飞出群山后,从7000多米高度下降到着陆。
飞机经历了34分钟惊心动魄的备降,等到终于落地时,乘务长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稍微平复心情后,端庄地站在客舱,用始终如一的沉稳声音向所有旅客播报道: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长,我们已经安全了。”
话音刚落,整个客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劫后余生的乘客,本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今竟然奇迹般地安全回到了地面,不禁百感交集,与身边的亲友紧紧相拥,眼泪夺眶而出。
英雄机长
虽然迫降时间只有短短34分钟,然而在这期间,航班上的所有人都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专家分析,在机长刘传健所做操作中,有36处十分惊险,哪怕有一处失误,都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可怕后果。
首先是发现挡风破裂之时,刘传健的敏锐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或延误,立刻用手触摸裂纹,判断出挡风玻璃内层受损。
飞机挡风玻璃分为三层,内层受损意味着飞机承受能力减弱。
一般来说,内层玻璃破裂后,中层和外层玻璃仍然可以抵挡飞机压差,不过当时飞机处在9800米的高空,对挡风玻璃产生的压力极大,谨慎起见,刘传健还是立刻接通了空管,申请下高度并备降成都。
成都双流机场是最近的备降地点,飞机当时距离成都100到150公里,时速800公里,计算下来,十分钟左右就能飞到成都附近。
然而令刘传健始料未及的是,他这边刚说完,便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再睁开眼睛时,仪表盘全部失灵,前挡风玻璃已经破开了一个大洞。由于飞机内外的巨大压差,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刘传健下意识想去拉他,却因为强风根本抬不动手。
所幸副驾驶腿上还系着安全带,暂时无性命之忧,在坚持了20多秒后,飞机内外压差消失,副驾驶被强风吹了回来。
情况危急,飞机已经失衡,带了50多的坡度,刘传健来不及多想,只是全神贯注地手动操控飞机,试图在稳定飞机姿态的同时下高度。
飞机下方就是5000到6000米高的山峰,因此必须和山顶保证至少600米的安全距离,不能下降太多,否则就有撞山的危险。
出于这样的考虑,刘传健决定让飞机下到7000多米,但马上又有另一个难题,飞机应该采用大速度还是小速度。
采用大速度,飞机就可以快速下降,节省时间,然而时速800公里带来的强风,很可能会对客舱甚至机尾造成损伤,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刘传健最终选择将速度降到了一个机体可以承受的程度,5分钟后,飞机下降到了7000多米,同时也保持在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姿态。
在这极为关键的5分钟里,刘传健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极端条件。
万米高空的气压大约是30千帕,含氧量也只有海平面的30%,正常情况下,飞机飞到3000米,客舱内需要加压处理,才能保证机上人员的正常呼吸。
而在9800米的高空,飞机挡风玻璃破开一个大洞,这意味着驾驶舱内温度会骤降至零下40度,而且会出现机舱失压。
一旦机舱失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因为缺氧而难以呼吸、耳膜受损、鼻子出血,严重时可造成血管和脏器破裂。
为了应对故障引发的高空缺氧,飞机上一般都配备了氧气面罩,然而因为高时速造成的强风,刘传健根本无法戴上氧气面罩。
一般来说,飞机失压和缺氧超过45秒,就会致人晕厥。
要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手动驾驶飞机,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机上128人生命的动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刘传健做到了,他不仅没有身体失能,还无比清醒,事后起来时,他甚至对自己的每一次操作都记得一清二楚,而这一切皆与他的空军经历有脱不开的关系 。
刘传健曾是一位战斗机飞行员,在空军部队中接受过极为严格的训练,冬天凌晨5点钟起床,零下20多度天气里,穿着短裤背心在外面跑1万米,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正是军队中这种艰苦的极限训练,练就了他顽强不屈的意志力以及强大的体能,所以才能在零下40度的低温缺氧环境中坚持着。
除了体能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磨砺,驾驶战斗机还锻炼了刘传健的灵活应变能力。
民航飞行员驾驶的飞机自动化程度高,飞行训练的目标是安全和舒适,而战斗机飞行员不一样。他们驾驶的飞机基本上是手动操作,加上有平日的严苛训练,他们熟练掌握了各种难度高、风险大的特技动作,因此在应对极端特情时,具有更丰富的灵活操作经验。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航空史上的世界级壮举,要归功于机长刘传健在空军部队多年的艰苦训练。
7点42分的时候,航班平安着陆,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以及副驾驶却都静默着,仿佛嗓子被什么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知过了多久,刘传健才率先打破沉静:
“我们还活着。”
话音落下,三位飞行员在驾驶舱内紧紧抱住彼此。
备降成功,意义非凡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机长以其精准的操作和非凡的身心素质,避免了川航3U8863的坠毁,这对中国民航来说意义非凡。
飞机失事后,航空业股市首当其冲,将会迅速遭受极大震荡。
比如此次东航MU5735航班,坠机后第二天,航空机场开盘便领跌行业板块,板块指数跌2.94%,东航几乎跌近9%。东航在纽交所、港交所和上交所三地上市,飞机失事后两日内,市值蒸发累计超过了千亿。
其次是赔偿方面,按照法律规定,飞机失事后,航司对每名旅客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万元,但很多时候,实际的赔偿额都会远远超过这个范畴。
比如在2010年著名的伊春空难中,河南航空对每位遇难乘客的赔偿就高达96万人民币。
赔偿金额虽然巨大,然而真正会重创航司的却是乘客对航司降至谷底的信任度,有的航司甚至会因空难破产 。
伊春空难后,2011年10月8日,因河南航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裁定河南航空破产还债。
当时河南航空的破产财产账面价值为37125.72万元,评估值为35500.23万元,负债总额669271208.51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而在国际上,亦不乏有类似的案例。
1998年9月2日,一架瑞士航空MD-11客机,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机场附近海域粉碎性解体,机上229人全部不幸遇难。此次空难极大地打击了瑞士航空, 2001年10月瑞士航空宣告破产。
2001年9月11日,美国联合航空175号航班和93号航班,成为911恐怖袭击事件里遭到劫机的四架飞机中的两架。此后联合航空一直经营困难,一年后联合航空申请破产保护。
1985年,日本航空JL123在东京到大阪起飞期间,因爆炸起火失事,机上520人不幸罹难,此事给日本航空的经营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10年日本航空申请破产保护。
由此可见,如果2018年川航3U8633真的坠毁,那么航司可能会面临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除了经济上的意义,最重要的还是机上的128名人员的生命,经历过这样的生死时刻,他们的人生以及人生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在川3U8633这趟航班上有一对年轻情侣,本来是要去纳木错看星空,不料却在飞机上遭遇了意外,男孩在事故发生时紧紧地抱着女孩,并且不断地安慰她:“有我在,不要怕。”
患难见真情,正是在这种命在旦夕的关头,人和人之间流露出来的感情,才最弥足珍贵,也最令人动容。
脱险之后,这对情侣接受采访,两个人都感慨万分地表示,有过同生共死的经历之后,感情确实更加稳定了,也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而此事也对刘传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成为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事件过去之后,2018年11月,刘传健顺利通过了航司的各项体检和测评,身心都恢复到了一个良好的状态。
经此一事,刘传健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某一次节目上,他认真地同在场观众分享道:“514事件之前,我没有想到过生命是那么无常,但在这之后,我觉得人活着就有一切,生命的意义就是让别人感觉你的存在。”
或许只有在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刻,人才真正能明白生命的可贵,此后平安活着的每一分钟里,每呼吸一次,空气都是那么美妙。
刘传健不仅是生命的感受者,还是生命的拯救者,因此他的感悟、责任与坚守,都会比旁人多上数倍。
后记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刘传健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这样一次世所罕见的传奇,并非忽然发生,而是一直酝酿在刘传健过去20多年的飞行经历里。
无论是在淘汰率高达70%的飞行训练里,还是在情况恶劣的万米高空上,刘传健从来没有想过退缩,而是勇敢担起自己的责任,竭尽全力,挽狂澜于既倒。
正是因为这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精神,才有了那天的传奇。
相信无论是刘传健还是他的传奇,都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绝佳典范,激励并指导无数后来人。
参考资料:
华夏时报《东航失事飞机由中国人保首席承保 空难乘客将得到哪些赔偿?》
人民日报《川航迫降机长:副驾身体飞出一半 身体悬挂在窗外》
澎湃新闻《民航局通报川航超级备降: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原装件》
红星新闻《川航驾驶舱风挡爆裂调查报告出炉 最大可能原因公布》
华西都市报《川航客机备降事件生死2400秒》
知网:梧桐雨《刘传建_“中国机长”更是爱妻女的平凡人》、《伊春空难:每位遇难旅客赔偿总额96万》、林春霞《空难事故影响乘客安全预期_本报记者》
川航3U8633事故后,作为机长的刘传健为什么被奖励500万元?
川航3u8633事故后,作为机长的刘传健之所以被奖励500万元,就是因为他在极其危险的高空环境当中完成了高难度操作,将208名乘客安全送回地面,在飞机上的极限操作堪称中国民航史上的奇迹。
在2022年3月21日客机MU5735在梧州市藤县的一个村落坠毁,飞机上的所有乘客均已遇难,对此我们感到十分的心痛,同时广大民众都希望尽快查清楚飞机坠毁的原因。其实早在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飞机也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的一幕,不过当年的那一场灾难被机长刘传健化解了,因此他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的荣誉称号。在今年的冬奥会刘传健以火炬手的身份又出现在了大众面前,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2018年的时候川航3U863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刘传健是如何化解灾难的!
以刘传健为机长的机组人员在9800m高空上演绝处逢生。
刘传健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参加了空军飞行员的招募,并且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而且到2005年的时候他已经在部队飞行14年,最终来到了四川航空公司。在2018年5月14日凌晨4点的时候,他们像往常一样准备由重庆飞往拉萨。当飞机上升至9800m的高空时,突然飞机副驾驶的玻璃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痕,机长立即向航管中心发出呼叫。虽然飞机玻璃采用的是特殊材质,但是整个机体暴露于高空当中任然遭受着很大的压力,倘若挡风玻璃完全破裂,不仅会遭受巨大的压强,而且几乎零下的温度可不是常人能忍的。
要知道普通人如果在达海拔300m的高原就已经会出现呼吸急促恶心想吐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吸氧的话,那么有效的意识时间大概也只有30秒到两分钟左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当中,机长刘传健强忍着已经承受到极限的身体,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所有的机组成员包括所有乘客安全送回地面。
由于驾驶舱的各种设备已经被强大寒冷气流破坏,所以刘传健以及其他机组成员只能通过经验来对他们所在高度和位置进行判断,在早上7:40的时候成都机场终于在雷达当中发现了8633。由于自动迫降需要手动一点点修正,刘传健用自己完全冻僵的双手努力完成了破降步骤,最终将飞机上208人安全的送到地面。
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版的萨利机长。
据说后来民航局曾经模拟刘传健在飞机上的一系列操作,最后均以飞机坠毁结束,足以看出刘传健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奇迹,同时根据刘传健的表现,后来将其经历拍摄成了电影《中国机长》,他本人先后被评为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和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并且奖励个人500万元。
四川航空一客机驾驶员发布民族仇恨言论,他为什么这么做?
目前,还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言论。
事实不容歪曲,中国人民不容诋毁。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血腥暴行。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对于这段充满邪恶和黑暗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到事件的残酷性和严重性;对于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不应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态度不正确。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然而,另一方面,这位被网友举报的川航员工,竟然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中,对南京大屠杀发表“活该”“该杀”等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不仅以浅薄的认知否定侵略者的恶行,更以错误的历史观娱乐国民伤痛。航班机组引发众怒,完全在意料之中;川航第一时间调查并停飞,也表明了绝不姑息的态度。
经核实,此人于2021年8月入职川航,现此人已被停止工作,没有人确切知道他为什么发表这些不恰当的言论。不管你是谁,都不能说这些可恶的言论,说了之后就要承担后果。“南京大屠杀”明明是沉重的历史,在这个人嘴里却成了笑话,甚至说了很多侮辱性的话。这名男子的行为也遭到了国人的诟病,他的特殊岗位,再加上前段时间发生的空难,对这样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应该严加防范。我无法想象这个人是哪个国家的人,会发出这些极端的、反人类的言论,这不应该是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人说的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