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

admin 2022年10月15日 04:02:34 9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作者是?...

本文目录一览: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作者是?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摘自于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这幅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的作者是朱德。

一、这句对联的写作对象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所谓草堂,乃是杜甫流寓四川成都时的故居。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此对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联文中,朱老总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以及对草堂胜迹的热爱与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二、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他又是杰出的诗人。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作者是谁?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的一副对联. 朱德写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的。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联文中,朱老总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以及对草堂胜迹的热爱与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句诗指的是谁

杜甫

这句对的写作对象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也被成为诗圣。所谓草堂,乃是杜甫流寓四川成都时的故居。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公元759年冬天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此对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朱德写的。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联文中,朱老总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以及对草堂胜迹的热爱与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作者

1、唐朝大诗人杜甫。

2、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句诗指的是谁?

这句诗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草堂指的是杜甫在四川成都时的故居。

这句诗是朱德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以及对草堂胜迹的热爱与关怀之情。

杜甫是我国著名诗人,以写爱国诗见长。其中一首代表作为:《春望》

原诗: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赏析:通过描写长安沦陷,国家破碎,依然存在的山河同不再存在的国家对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自己被贬,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遗憾之情。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所指的人是谁?

指的是唐朝大诗人杜甫。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杜甫(712年—770年)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他杜少陵、杜草堂。

扩展资料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参考资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百度百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