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孙思邈的著作(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君亲有疾)

admin 2022年10月16日 09:04:22 26
孙思邈的著作(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君亲有疾)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2、...

本文目录一览:

孙思邈的著作是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其中《千金要方》是孙思邈不断积累走访下完成的,而《唐新本草》是在官府的支持下完成的。

孙思邈的著作有什么

孙思邈的著作有《千金要方》、《唐新本草》、《千金翼方》、《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摄生论》、《枕中素书》等。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非常高,他医学经验丰富,有虚心好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孙思邈主要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对于针灸技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药王孙思邈对后世有哪些贡献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此书共三十卷,其中他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没有记载的810余种药物,进行考证和实践,并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以前医药成就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系统总结,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历代名医图赞》说:“唐孙真人(真人,即对高道的称谓),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时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用意之奇,用药之妙,亦自成一家”。

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千金方》也随之走向国外,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的汉医文化。

此外,孙思邈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如:对脚气病的观察、研究及治疗。比欧洲于公元1642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在炼丹活动方面,他总结了唐以前的炼丹方式、方法、用药及配方等,最后提出了“硫磺伏火法”的论述和方法。对我国“火药”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孙思邈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其中《千金要方》是孙思邈不断积累走访下完成的,而《唐新本草》是在官府的支持下完成的。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非常高,他医学经验丰富,有虚心好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孙思邈主要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对于针灸技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虎守杏林

虎守杏林典故已有1300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孙思邈有哪些著作?

孙思邈前后共有撰著23种。其中《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堪称中国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孙思邈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我国的医药成果。结合自己数十年行医的临床实践的丰富经验,于71岁时(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编成了《千金要方》30卷。之后,孙思邈又深感《千金要方》不足以全面反映自己钻研典籍、行医看病的心得体会和新获得的珍贵医药知识。又用了30年——到孙思邈逝世前一年,续编定了《千金翼方》30卷。用以补充《千金要方》的不足。《千金要方》中有合方、论5300多首,载医方6500多个,共232门。《千金翼方》共189门,合方、论、法2900余首。这两部医典在我国世代相传。《千金要方》问世以来已刊刻近百版。至今仍是从事中医药的人必读经典。两书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也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孙思邈的著作是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1][2]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书是中国传统医疗与保健系

千金要方

列丛书之一,是《千金方》的白话精选本。《千金方》是人称“ 药王”的唐代孙思邈所作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卷1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 杂治;卷25备急诸术;卷26~27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 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1949年后有 影印本。

该书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方论5300首。

孙思邈著作

孙思邈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新本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摄生论》、《枕中素书》等等,其中《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更为广大学医人群皆知。

《千金翼方》

孙思邈撰于682年,系作者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卷首为“药录”,辑录药物800余种,详论其性味、主治等,其中有些是唐以前未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物。书中对内、外各科病证的诊治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均有增补,并收载了当时医家秘藏的汉张仲景《伤寒论》内容,选录《千金要方》所未载的古代方剂2000余首。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的医学成就非常高,他医学经验丰富,有虚心好学,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孙思邈主要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对于针灸技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