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公募基金费率双降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高换手等主动权益产品存降费空间

admin 2023年07月16日 17:04:13 4
公募基金费率双降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高换手等主动权益产品存降费空间摘要:   红刊财经 本刊特约 | 李梦一  公募基金降费共计影响了近1500只基金,合计规模近3万亿元,费率调降的基金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规模的11.4%,部分头部基金公司的降费数量达到...

  红刊财经 本刊特约 | 李梦一

  公募基金降费共计影响了近1500只基金,合计规模近3万亿元,费率调降的基金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规模的11.4%,部分头部基金公司的降费数量达到百只以上。

  近期公募降费改革拉开序幕,证监会发布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将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同日,多家大型公募发布公告,降低旗下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在当前背景下,费率改革对于基金投资意味着什么?基金投资者如何规划好投入产出呢?

  费率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管理人和中间机构收入承压

  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从1.5%降低为1.2%,对于基民1万块钱一年省30元,10万块钱一年省300元。不过,首先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是每日计提体现在每日净值中的,相比每天股市的大幅波动,每日计提的小额费率给投资者的直观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最终权益基金投资者的持基体验不会有明显不同。

  对于收入几乎来源于管理费的基金公司来说,降低管理费率就是在降低它们的利润率,尤其对权益型公募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的大中型基金公司而言,收入端直接减少超过千分之三,也就是3个亿,扣除掉给渠道的客户维护费,也至少会有2个亿的减少。而这些大公司的利润通常在10亿-30亿之间,所以对净利润的影响也在10%-20%甚至更多,权益占比越高的公司,受本次降费的影响就越大一些。 银行、券商和三方销售渠道的降费很快也会陆续落地。首先基金公司管理费少了,销售渠道的后端客户维护费也会相应减少,同时监管也明确提出要降低销售环节收费,后续申购赎回费、C类的销售服务费的调整也是箭在弦上。另外,银行、券商既是销售机构,也是托管机构,本轮降费潮中,托管费也跟随调整了,这对于相关机构来说也是一笔收入的减少。 除了这些能够在基金合同里的显性成本,基金运行中的一些隐性成本未来也有下降空间。例如公募基金交易股票的交易佣金就远高于个人投资者,达到0.6‰-0.8‰。一方面,如果基金经理是高换手的运作风格,调仓换股过程中就要支付较多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这部分交易佣金实际是用来支付券商提供的投资研究、咨询、产品销售等服务,是大部分券商研究所的主要收入来源,假如基金管理费率调降,将带动券商分仓佣金率同比例下滑,预计上市券商席位租赁收入可能下降近20%。

  因此,本轮头部公募会引领全行业的费率调整,继而引发交易佣金费、销售服务费等多个环节参与机构收入减少,对基金公司利润、券商银行在内的代销机构以及全链条行业格局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远景打破旱涝保收模式

  降费改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回溯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各类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也暴露出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文化建设薄弱、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从费率角度看,一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较高的费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投资者的获得体验。

  尤其2022年以来,部分产品在跑输市场的同时计提着高额的管理费,也影响了投资者长期持有主动权益基金的积极性。实际上,在本月密集降费之前,公募基金降费已经慢慢开始实施。2022年就有超百只公募基金产品宣布下调费率,以此来让利投资者,不少基金甚至是管理费、托管费双降,遍布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市场型、QDII、FOF等类别。其中纯债型基金降费占比偏高,一方面是因为债券型基金本身收益和波动在各类产品中均较低,且伴随着市场利率下行,继续支付较高的费率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划算;另一方面,这类基金主要由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持有,大资金对费率敏感性和话语权更重,公募有时也会因为规模而在费率上进行妥协。 除此之外,6月初一款招银理财发布的权益公募产品刷屏,7月8日上午,3只与规模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8只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获证监会接收。未来越来越多的浮动管理费型基金发行,也是一种变相的降费行为。

  这类产品本意是使得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间的长期业绩保持一致,改善运作机制,激励基金公司注重长期投资并且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旨在打破传统固定管理费率基金“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浮动管理费盛行于私募和专户产品中,收费方式也形成了这类产品整体偏向绝对收益的特征,将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同投资者利益绑定在一起,在激励管理人做好业绩的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投资体验。

  固定风格和高换手型产品

  尚有降费空间

  换个角度看,投资者选择主动管理权益型基金,就是期待基金经理收取管理费后为他们获得更高的收益。从长期角度看,公募基金经理们还是能够表现出不错的超额收益能力,只不过在近期波动加剧的市场中,部分风格稳定的基金经理出现了水土不服的迹象。

  这也是固定风格的基金产品还有降费空间的原因,以张坤、刘彦春等知名基金经理为例,他们的投资框架相对成熟,更多关注的是公司质地,包括行业壁垒、公司护城河,通过细致的基本面分析,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茅台等高质量股票。而对应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景顺长城鼎益等基金也基本维持了较高比例的白酒仓位。在过去核心资产受市场关注的时间段,也有不少机构研究这些基金经理的持仓,总结出一些高质量投资的量化因子并发布指数基金进行跟踪。但是从投资者角度看,这些基金投资思路成熟稳定较少调仓,更多比拼对部分重点个股的边际认知,实际上可以对标部分策略指数,划定一个比指数基金稍高的费率水平。 与之相反,高换手的基金可能通过频繁的调整行业和个股反映自身对于市场的理解,通常来说在市场上涨行情下,降低交易频率或可对收益产生正面影响;而在震荡市场行情下,加强交易频率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如果剔除一些行业集中度过高的主题型基金,近一年涨幅较大的全市场产品大多换手率较高。以融通内需驱动为例,根据今年的重仓股状态,基金可能较大比例地增加了传媒、出版的配置比例,而基金的整体回撤却远小于通过重仓股计算的模拟净值。一方面,基金对止损过程有一些原则性控制;另一方面,偏向交易的基金经理在某个产业趋势板块特别好的时候,会有一些偏趋势的动作。降佣对于公募基金的降费让利也是重要的一环,相信不久的未来就有相关指导落地。如果后续监管继续对公募基金交易佣金费率进行限制,对于这些换手率较高的产品来说会形成一定利好。

  综上所述,头部公募基金管理人也为内地的基金行业做出表率,降低投资者理财成本,在当前低迷的权益基金市场中主动让利,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带来更优质的投资体验。虽然权益基金的降费对于普通投资者感知不强,但是相信在未来的改革中还会根据基金风格和属性进行细化。

  (本文已刊发于7月15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提及基金仅为举例,不作为买入推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