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中信建投董事长: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是科创板未来支持企业融资的关键

admin 2023年07月22日 08:34:10 35
中信建投董事长: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是科创板未来支持企业融资的关键摘要:   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交易4周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澎湃新闻推出《科创硬力:科创板4周年特别报道》,邀请资本市场顶级...

  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交易4周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澎湃新闻推出《科创硬力:科创板4周年特别报道》,邀请资本市场顶级专家,一线金融机构负责人,上市公司负责人,回顾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4年来的得失,展望新起点上,科创板的改革前景。

中信建投董事长: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是科创板未来支持企业融资的关键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王常青表示,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注册制的理念也深入人心。科创板开板四年来,一大批优秀的公司登陆科创板,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常青说,科创板开市四年来,已形成了一系列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其中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有四点:一是公开透明的审核机制;二是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标准;三是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四是持续深化的制度创新。

  “科创板经过四年来的高质量发展,如今已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沃土。可以说,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王常青进一步指出,“‘软科技’企业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讨论科创板未来是否有可能向软科技方向拓展的问题,并不违背科创板的定位。”

  王常青认为,不论硬科技还是软科技,只要企业符合科创板定位,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科创板都会是服务实体经济成长的舞台,是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的平台。

  而对于如何平衡科创板的高标准与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发展之间的关系,王常青称,这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发挥合力。一方面,发行人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不盲目申报。另一方面,保荐机构也承担着“看门人”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

  与此同时,王常青坦言,对于科创板发展中出现个别项目“一查就撤”等现象,确实有所关注,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及其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介机构能力建设的不断强化,以及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内涵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这些现象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展望未来,对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期待:一是进一步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强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能力,如对于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属于我国产业链突出薄弱环节的行业和企业,可能或已经面临‘卡脖子’的关键领域龙头企业,明确予以重点支持,提升审核效率。二是进一步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王常青说。

  进一步放眼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整体改革重心,王常青提出了三方面的看法:一是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履行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二是加大力度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对外开放。三是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对王常青的专访实录(略有编辑):

  澎湃新闻:中国资本市场已历经30多年的发展,你曾参与过许多重大的制度性改革推进。你怎样评价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四年,采取的改革举措以及取得的成绩?哪些改革举措最令你印象深刻?

  王常青: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

  注册制改革以来,证券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注册制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同时,开板四年来,一大批优秀的公司登陆科创板,为推动科技、资本、产业良性互动,促进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整体来看,注册制改革在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了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二是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优化了发行上市条件,提升了资本市场包容度,使得发行上市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三是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科创板开市四年来,在摸索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要有四点。

  一是公开透明的审核机制。科创板审核节奏快、效率高,以制度化方式明确了上交所的审核时限和发行人的回复时限,消除了企业发行上市的隐形门槛,同时通过审核问询、审核过程、审核结果的实时披露,真正实现了审核公开、透明、可预期。

  二是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标准。科创板通过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了五套具有差异化的上市标准,适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且允许亏损企业、特殊表决权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形成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标准。

  三是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科创板对于新股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格不再设置任何限制,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引入保荐机构跟投机制形成约束,从而在充分平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实现了市场化发行定价。

  四是持续深化的制度创新。科创板设立以来,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制度创新,在再融资、股权激励、询价转让、做市商等制度上持续创新,始终站在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最前线。

  澎湃新闻:科创板发展至今,五百多家科技企业相继发行上市,这批企业基本都是硬科技企业。你怎么看科创板这样的定位和选择?这对科创板和中国相关科技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在你看来,未来科创板的上市企业是否有可能向软科技方向拓展?

  王常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科创板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当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的底层原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当下“卡脖子”最为严重的领域。

  科创板经过四年来的高质量发展,如今已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沃土。以中信建投证券保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已服务了一批聚焦主业、矢志创新的优秀企业。可以说,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

  科创板硬科技成色显著,对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首先,有力推动了科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焦。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面向科技前沿的战略性新兴行业领域,产业集聚和品牌示范效应正不断显现。

  其次,是有效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能。大多数科创板公司在IPO前会引入外部投资来助力发展,如产业投资方、市场化的PE和VC以及券商系投资基金等,科创板的诞生,进一步打通了产业资本和风投基金在科创行业“募、投、管、退”各环节,围绕科技创新的完整闭环生态日渐成熟。

  再次,科创板的诞生和不断深化改革,对激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畅通产学研转化的通道,也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力量。

  所谓“软科技”,是基于硬科技创新的衍生品,可以包括模式创新、场景创新和应用创新。而软科技企业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

  我认为,讨论科创板未来是否有可能向软科技方向拓展的问题,并不违背科创板“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定位。因此,不论硬科技还是软科技,只要企业符合上述定位,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科创板都会是服务实体经济成长的舞台,都是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的平台。

  澎湃新闻: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科创板IPO的过会率是各板块中最低的,这也说明了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的高要求。科创板在科研投入等指标上的高标准,与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发展方面,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握平衡呢?

  王常青:上半年科创板的审核通过率相对较低,总的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科创板的高过会门槛、对相关指标的高要求,确实反映了对上市企业的高要求,这是坚守板块定位的体现,是为了确保科创板能够聚集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企业,真正实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而平衡科创板的高标准与支持高科技企业融资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发挥合力。一方面,发行人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申报板块,结合自身发展阶段来选择合适的申报时机,不盲目申报。

  另一方面,全面注册制下,保荐机构作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面临着发现并助力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机遇的同时,也承担着“看门人”的重要职责,应当不断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

  具体到券商,主要应致力于提高行业研究、价值发现、客户服务、质量控制、直接投资等一系列综合服务、精准服务的能力,深挖行业优质标的,遴选出有潜力的好公司,通过提供行业研究、政策研究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和资源链接,引入产业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帮助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经营实力。同时,加强对高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持续提升发行人的规范运作意识。

  目前,科创板已吸引了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于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极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接下来,在高标准进一步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过程中,我认为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以适应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制度,提高审核效率,坚定支持突破卡脖子技术环节、拥有原创核心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

  二是要形成服务科创企业融资的合力,增强科创企业、产业投资、监管机构、地方政府等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引导市场各方资源更多配置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科创领军企业持续发展、推动产业上下游集群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澎湃新闻:科创板率先试验的注册制等改革举措,如今已经在全A股推行。不过,上市企业数量逐渐增长的同时,IPO破发也开始持续出现,一经现场检查就撤申请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你怎么看这些现象?下一步,注册制的深化改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常青:科创板设立之初就在制度设计层面进行了多方面革新,包括发行上市条件、审核流程、发行承销流程、交易机制等,其中发行定价环节实施市场化询价是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随着发行定价制度的革新,新股上市后普涨必涨、“打新稳赚”的A股特有现象明显改善,上市后价格走势更能够反映买卖双方市场化博弈。

  市场普遍关注的破发情况方面,我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的3月至4月。彼时市场情绪相对受挫,科创板破发情况严重,两个月内破发比例高达72%,引起不少投资者关注。然而,市场很快通过询价机制进行了主动调整,5月开始到三季度结束,破发比例迅速下降至28%左右并趋于稳定。

  这不仅反映出市场已初步具备了自我修复和价值发现能力,也说明我们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是有效的。此外,监管层对科创板新股发行及交易制度也做了持续优化调整,包括引入证券公司作为做市商交易试点等。

  从目前情况来看,科创板破发比例较此前有所降低并逐渐平稳,新股上市后部分公司的市值得到快速提升,同时新股之间有涨有跌,应当说科创板注册制下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化。

  注册制改革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但并不意味着放低标准和要求。现场检查是监管机构强化IPO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引导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不过,在此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个别项目“一查就撤”的现象,这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及其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

  目前,申报项目撤否都会记入保荐机构的质量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其年度业务质量评价等级,与其执业声誉挂钩;而“执业质量较低”的保荐机构也会面临“差异化”监管安排。这就要求保荐机构持续加强内部控制、杜绝带病申报,确保投行业务人员切实做到勤勉尽责,全面提升执业能力和质量。

  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介机构能力建设的不断强化,以及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内涵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这些现象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专业投资、长期投资的价值将日益突显,投资者也将产生一定分化。而以硬科技、新经济为代表的成长型公司上市增多,也对投资者对行业格局、细分领域生态、公司发展前景的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可通过在新股询价配售中给予优质公募产品、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更高权重,进一步细化不同持股期安排的差异化税费制度等,更好引导中长期投资者参与到科创板市场中。

  澎湃新闻:证监会表示,将适时出台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你认为,这里面有哪些政策导向最值得期待?对科创板来说,有哪些机遇?

  王常青: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坚持“硬科技”的审核导向,在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和积极探索。对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我个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期待。

  一方面,是进一步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能力,强化发行审核服务实体经济、执行国家战略的导向,如对于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属于我国产业链突出薄弱环节的行业和企业,可能或已经面临“卡脖子”的关键领域龙头企业,明确予以重点支持,提升审核效率。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推动市场各方加强研究和成果运用,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信对于科创板来说,只要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不断完善自身体制机制、坚持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必将在未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澎湃新闻:从科创板到全面注册制,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外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仍充满期待。你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的改革举措中,哪些方面更值得期待,重心应该是什么?

  王常青: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具体举措方面,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期待。

  一是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履行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对于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紧密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

  2023年实施的全面注册制改革可以说为提升直接融资规模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支持,该制度下企业上市效率提升,股票融资的制度成本显著下降,市场化定价机制更为健全,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和活跃程度进一步提升。

  我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不仅仅是我国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开端,在配套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未来资本市场将会有更多政策举措出台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包括REITS市场的扩容、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等,从而使得资本市场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加大力度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对外开放。我认为,资本市场应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并在两方面着重发力:一方面,继续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持续扩大外资准入。持续推动放松金融机构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部分领域允许独资;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逐步实现内外经营范围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发展,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更好服务境内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是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资本市场改革不是自说自话,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战场,要积极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更多投身于国家长期发展优势的建立,助力解决经济中的难点和痛点。

  首先,以更深入的金融支持助力科技创新。例如提升股债融资、并购重组对科创企业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为科技创新培育更加舒适的金融环境。其次,更大力度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如切实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发挥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作用、大力支持平台经济等。再次,狠抓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运行,更与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息息相关。

  改革没有终点。我对注册制改革的深化依旧充满期待,相信这是继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关键中的关键。我也相信,注册制将沿着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更加市场化的方向继续深入推进。

  澎湃新闻:中信建投证券在科创板的参与有何未来计划?对科创板的下一步发展,你有何寄语?

  王常青:中信建投证券既是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科创板设立四年来,我们保荐承销了50余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一大批是主业突出、科研创新实力强的优秀企业,为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了应有贡献。

  不过,总结我们这四年来开展科创板业务的经验教训,也有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要真正达到易会满主席提出的“把真实的公司选出来是底线,把优秀的公司选出来是水平”的要求,还需要认真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加强“质量控制能力、价值发现能力和服务客户能力”的三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未来,中信建投证券将继续高度重视科创板业务,并加大相应的资源投入。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深入推动“行业+区域+产品”的矩阵式布局,不断强化行业组织建设,围绕国家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深化行业研究和前沿布局,发现优质后备企业、坚持长期陪伴优秀的科创型企业成长。

  同时,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在重点区域强化属地化团队建设,主动挖掘、服务优质上市资源。充分发挥综合型投资银行的全产品优势,为优秀的科创型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结构化及并购重组等优质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将在合规的前提下,强化投资投行联动,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立足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加强对优质企业的研究覆盖,积极参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

  科创板设立四年来,在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科技-资本-产业”高水平循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助力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信建投证券将牢记服务实体经济使命,助力更多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科研创新实力突出、专注主业发展的优秀企业登陆科创板,借助科创板实现更好发展。相信科创板未来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关键的作用。

  祝福科创板明天更美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