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银柿财经
12月14日盘后,*ST华仪(维权)(600290.SH)、*ST柏龙(维权)(002776.SZ)、*ST泛海(000046.SZ)、*ST中捷(维权)(002021.SZ)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其中*ST华仪、*ST柏龙和*ST泛海已基本上提前锁定了“1元退市”。
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公司股票将被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连续十多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即使在二十个交易日到来前连续涨停,也无法重返“1元/股”。
01
被强制退市数量逐年递增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4日,年内A股市场共有45家上市公司已经被终止上市,其中被强制退市的有43家,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数量(2022年有42家A股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被强制退市的数量为17家,自2021年退市新规实施以来,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在逐年递增。
业内人士指出,退市制度的持续完善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活力和韧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退市制度在A股市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大批“空壳”“僵尸”企业被集中出清,“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良性资本市场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此外,2023年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有1家,为经纬纺机;还有1家上市公司中航机电是被中航机载(600372.SH)(原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从而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银柿财经注意到,被强制退市的43家上市公司按退市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7月份,共有20家,占比近一半;其次是6月份,9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6、7月份是全年退市的高峰期。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时间分布和2022年类似,2022年6月是全年A股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最为集中的时间段,达29家,占全年的69%;其次是7月,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02
交易类强制退市占比最高
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的内容,退市包括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其中强制退市又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年内被强制退市的43家公司中,有20家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占比最高,退市原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
其次是“财务类强制退市”,合计13家,退市原因包括: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此外,还有2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分别是退市紫晶、退市泽达,退市原因均为“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其股票应当被终止上市的情形”。彼时,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上交所贯彻“零容忍”要求,依规尽速对两公司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坚决将其从科创板市场清退,并同步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对控股股东、董事长等“首恶”作出公开认定终身不适合担任董监高的顶格处理。
大通退是少有的触及“规范类强制退市”的公司,退市原因是“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半年度报告的,自期满之日起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度报告或半年度报告”。此外,还有6家公司的退市原因在两种及以上,1家公司的退市原因是“其他被终止上市的情形”。
03
房地产行业退市家数最多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年内被强制退市的43家公司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房地产行业退市家数最多,达到8家,其次是计算机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分别有6家和5家,传媒、电力设备、非银金融行业分别有3家,纺织服饰、建筑装饰、商贸零售、社会服务和综合行业分别有2家,电子、公用事业、汽车、通信和有色金属行业分别有1家。
按43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所属地域来看,广东省退市数量最多,有11家,其次是北京、江苏、上海和四川,分别有3家退市,福建和浙江分别退市2家,甘肃、广西、贵州等16个省份分别退市1家。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以来,在全面注册制和退市新规的共同作用下,A股退市格局出现了四大变化:一是科创板迎来首批退市企业,法治化退市原则进一步巩固;二是交易类首次与财务类打平,多元化退市渠道进一步畅通;三是大型房企首次出现“退市潮”,市场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四是退市股炒作热情明显冷却,常态化退市理念进一步贯彻。A股优胜劣汰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