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食蚊鱼(食蚊鱼的天敌)

admin 2022年10月25日 17:54:13 4
食蚊鱼(食蚊鱼的天敌)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食蚊鱼吃什么2、...

本文目录一览:

食蚊鱼吃什么

食蚊鱼吃孑孓、红线虫、水蚤、丰年虾、轮虫、纤毛虫等。食蚊鱼为暖温性小型鱼类食蚊鱼,生活于水库、湖泊、坝塘、沼泽、稻田、水渠、洼地等各类静水水体食蚊鱼,集群游泳于水食蚊鱼的表层食蚊鱼,行动活泼、敏捷,分布于长江以南诸多省区。

食蚊鱼食蚊鱼

是胎鳉科、食蚊鱼属鱼类。体长形,略侧扁,背缘浅弧形,腹部圆凸。头短宽,吻短。眼大。口小,上位,颌齿细小。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位于体中点之后。臀鳍位于背鳍前下方。雄鱼臀鳍的第3~5鳍条延长变成输精器。尾鳍圆形。体背灰黑,腹部白色。头背有1黑斑,沿背部及尾柄末端有黑色条纹。除腹鳍外,其余各鳍具小黑点。适应性强,能在3%盐水及含一定浓度的酸碱性水体中生活,当水中溶氧近于零时或在长期缺氧的臭水体中,部分个体仍能生存并吞食孑孓。适应水温范围为4.5~40℃,最适水温为18~30℃。夏季怕热,日出后就下降分散;冬季喜阳,天晴温暖时,常游至浅水处,在水深1米的水沟越冬。

食蚊鱼饲养方法

食蚊鱼头宽短食蚊鱼,前部平扁。吻短。眼大,眼间隔宽平。口小,上位,口裂横直。那么,食蚊鱼怎么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食蚊鱼的食蚊鱼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食蚊鱼饲养方法

一、食蚊鱼的形态特征

这种鱼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鱼类,一般发生在湖泊、港湾、航道和湿地。它们对生态的危害也正源于其高效的掠夺性捕食方式。因被误认为嗜食孑孓,可防疟疾而被广泛引进到世界各地。1927年从菲律宾引入我国。

食蚊鱼,形似柳条,故又称柳条鱼。

雄鱼臀鳍演化成交尾器。 雄鱼体形比雌鱼小,色泽较美。它尾柄宽长,头宽,吻尖,眼大,牙细小,无须。本鱼体长形,略侧扁,体色为金中带绿色,腹部明显鼓胀,雄鱼有长长的生殖孔,而雌鱼臀鳍为扇形,长15.5至37.5毫米,体长最大50mm。齿细小,吻尖,眼大,无侧线,属于卵胎生鱼类。背鳍软条7至9枚;臀鳍软条9至10枚。雄性鱼色泽鲜艳。是鳉形目鳉亚目胎鳉科食蚊鱼属的一种。雄鱼稍细长;雌鱼腹缘圆凸。头宽短,前部平扁。吻短。眼大,眼间隔宽平。口小,上位,口裂横直。齿细小。头和身体均被圆鳞。无侧线。雄鱼臀鳍第三~五鳍条延长,变形为输精器。尾鳍圆形。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而被一些国家移殖。

二、食蚊鱼怎么养

在香港,有关部门继续野放食蚊鱼作控制疟疾的生物防治工具。事实上已有很多实验证明食蚊鱼并不特别喜欢食孑孓,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并不比食性相近的当地鱼类强。食蚊鱼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卵胎生,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在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形成食蚊鱼了优势种。由于可生活于咸淡水,食蚊鱼更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由于竞争力强,对生态位相似的当地鱼类造成相当压力,更会袭击体形比自己大一倍的鱼类。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地的青鳉(Oryzias latipes)和弓背青鳉(O. curvinotus),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危害到这些青鳉的生存。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

三、食蚊鱼繁殖方法

食蚊鱼的生长比黄鱼快,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500毫米,怀卵量70~200万粒。不同 地区的食蚊鱼具有不同的繁殖期,在长江口外的食蚊鱼为7~8月,在舟山群岛的食蚊鱼为5~6月,在福建平潭沿海的食蚊鱼为4~5月。产卵后鱼群重新游向摄食区,一部分游向较深的海区。

食蚊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体形小,繁殖能力强,周期短,产仔量大。精子由雄鱼交配器送入雌鱼生殖孔,在体内受精、孵化。初生的幼鱼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经1个多月达到性成熟,即可开始繁衍后代。繁殖季节为4~10月,最适宜季节为5~9月,每隔30~40天即产仔1次,每次胎产30~50尾,每尾雌鱼每年能产200~300尾。

当水温下降、天气寒冷时,食蚊鱼往往潜居在深水处或杂草丛生的水域,甚至钻进污泥里越冬,即使水体氧气不足也能存活。春末夏初气温开始升高,沼泽、池塘蚊子幼虫孽生,为食蚊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温度亦适宜,是繁殖的最佳季节,雄鱼和雌鱼追逐交尾,每条雌鱼1次产仔数条至数十条,5—9月可产仔3次左右。刚产出的仔鱼不能捕食孑孓,只能吃“泅水”(草履虫等活饵料)。随着成长,可食鱼虫,以后逐渐吞食孑孓。食蚊鱼很容易饲养繁殖,作为一种活鱼饵饲养。

食蚊鱼吃什么

食蚊鱼,又称柳条鱼,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

食蚊鱼的生活习性

食蚊鱼的适应性很强,不仅可以生活于河沟、池塘、沼泽、水稻田等各种水体中,也能放养在小水池、食蚊鱼假山水池、家庭种莲缸、插花瓶等小型水体里。它在水温5~40℃的环境中均能生活,平时喜集群游动于水 食蚊鱼的表层,行动敏捷。食蚊鱼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如果各地都普遍养殖食蚊鱼,对于消灭蚊子,有效控制和预防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将大有裨益。

食蚊鱼是什么

如题  ,   食蚊鱼入侵鱼种    原产地喜食蚊子幼虫 

花鳉科   Poeciliidae        食蚊鱼属   Gambusia      入侵鱼类

下图为       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    ,俗称    柳条鱼、大肚鱼、山坑鱼

特征:体色为金中带绿色,腹部明显鼓胀,雄鱼有长长的生殖孔,而雌鱼臀鳍为扇形,长15.5至37.5毫米。齿细小,吻尖,眼大,无侧线,属于卵胎生鱼类。

食蚊鱼怎么养

食蚊鱼的养法:

1、饲养空间,要为它们准备合适的鱼缸,养殖密度不宜过大,还要将大小鱼分开饲养;

2、水温,水温控制在18到30度之间,这是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

3、换水,不建议频繁换水,三到四天换一次水。二、食蚊鱼能长到2.5到5厘米,雌鱼的长度比雄鱼长。

食蚊鱼的习性

食蚊鱼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行动活泼、敏捷。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由于食蚊鱼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极为贪食。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