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李氏家族起源在哪里?
- 2、李姓家谱辈分
- 3、李氏家族起源于哪个年代?
李氏家族起源在哪里?
李姓人起源于北方,以甘肃陕西河南三省为多。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以后,李姓人口逐渐增多。
李姓的由来
李姓的郡望以后发展到30多个,以陇西与赵郡的历史最久,声望最高,人口最多,除赐姓李氏及部分少数民族李姓外,李姓其他各分支几乎都是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中分衍出来的,占据了世界上1亿以上的人口。追根溯源,他们的根在一个共同的地方是河南鹿邑。
今天,不仅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的李氏家族大多是李火德的裔孙,甚至远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缅甸,新加坡及欧洲各国的李姓华侨,也大都归于李火德门下。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省。
李姓家谱辈分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扩展资料: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氏家谱
李氏家族起源于哪个年代?
殷商时期
——李唐王朝的建立与陇西李氏的兴盛
旧时李姓家族祠堂前,常挂这样两幅对联:一是“陇西世族,柱下名家。”二是“经传道德,名重谪仙。”两幅对联除了颂及李姓始祖老子之外,上一联提到了涌现出飞将军李广和建立盛唐的陇西李氏,下一联提到了也是出自陇西李氏的诗仙李白。李氏家族代有名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史记·老子传》把老子写得“神龙不见首尾”,但对老子后代家世的记载却十分详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李假汉文帝时做官。而李假之子李解为胶西王昂太傅,于是居住在齐地。这说明西汉时李姓已有一支迁往山东。又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的8世孙李昙时,战国时迁居赵国和秦国,这一派后来分为两支。一支为长子李崇,任陇西太守、南郑公,居陇西,后来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一支为四子李玑,居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这两支人丁兴旺,都成为名门望族。赵郡李氏后来涌现了赵国大将李牧、秦末将军李左车、唐代大臣李吉甫、李德裕和文学家李阳冰。陇西李氏从李崇起居住在今甘肃陇西,世代为官,其孙李信任秦大将军,封陇西侯,李信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儿子李椒、李敢,孙子李陵都是西汉将军。到了十六国时,李广的16世孙李暠建立了西凉国。李暠的16世孙就是唐高祖李渊。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姓作为“国姓”,是最尊贵的姓氏,在唐朝蓬勃发展,所以唐朝也是李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朝李氏贵为“国姓”,李姓人口的增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李姓人口急剧扩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李唐宗室子孙蕃盛。李唐宗室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他们创造了发展繁衍的优越条件。唐朝有19位皇帝,皇帝妻妾成群,儿子自然也众多。这些皇子们被分封到各地,都成了当地的贵姓大家。此外,李氏宰相数十人,各成一支,子孙繁衍,又为李姓扩充了许多人口。李姓人口扩充的第二个原因是赐姓。李唐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以褒赏、恩惠、笼络的手段,赐给外姓人以“国姓”,使他们更忠于李唐王朝,这也为李姓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由于“国姓”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被赐姓者来说,也是一种无尚的荣耀。据史书记载,唐朝被赐李姓的有汉族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董、罗诸姓,也有少数民族的鲜于、阿布、阿跌、舍利、朱邪氏等等。
李氏经唐代大发展后,子孙开始向全国播迁。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族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省。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 500余万,为全国第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9%,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时到当今,李姓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陈地除是李、陈、胡、田、孙、姚、袁等大姓的族源之地外,还是阳夏(今太康)谢氏、陈郡袁氏、阳夏何氏、长平(今西华)殷氏、南顿(今项城西南)应氏、宛丘符氏的族望之地。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起来,数字将是十分惊人。从陈楚地区走出来的姓氏和家族,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的主要源头,汇入中华民族的浩翰大河,为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炎黄子孙根脉相连。陈地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来陈寻根祭祖,认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