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王淇的故事(淇淇的故事)

admin 2022年11月03日 18:16:18 9
王淇的故事(淇淇的故事)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收集关于海棠花的故事2、...

本文目录一览:

收集关于海棠花的故事

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 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海棠》宋代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下是出自《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唐代,宋代,元代诗人的故事有哪些

唐代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做诗王淇的故事,力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据说王淇的故事他每写一诗,必对家中老妪读之,老太太能理解的就抄录,不明白的就改写。

有一次,他写了一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将其中几句念给老仆人听: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老人听罢说,你说的王淇的故事我都明白,只是“安得大裘长万丈”中的“安”字,王淇的故事我寻思着还是改一改好。白居易问老人其中有何道理,老人又说,你过去写过这样的句子: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

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

老人接下来说,道州刺史元结是位百姓忘不了的好官,给大伙盖房子,教育官吏们不要欺压百姓,道州不就有了万丈长裘了吗?

白居易认为老仆人言之有理,就把“安”字改为“争”字。意思是要做官的以“为百姓谋福利”的思想去“争得大袭长万丈”。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王淇的故事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宋代

民间传说的花神,以元月梅花最多,其中林和靖与梅花的关系之密切,堪称是个中之最。如果花神是以爱花的程度作排名,那么以「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代表梅花,绝对当之无愧。林和靖(九六七~一○二八年),单名逋,字君复。北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少之时,父母双亡,且体弱多病,他自称「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但他勤敏好学,通晓经史子集百家学说,而且长于书画,精于诗词,有《林和靖诗集》流传于世。世人所普遍称他为「林和靖」,乃是宋仁宗追赐给他的谥号「和靖先生」。

林和靖最突特、有名的事迹,就是「梅妻鹤子」。在他之前固然爱梅名士不乏其人,在他之后,爱梅之士不敢出头;谈爱梅,古往今来唯「他」独尊。

梅花不畏霜雪傲然独立的精神,加上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构成了骚人墨客艺术创作的最佳题材;北宋诗人王淇的名作〈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足以说明这一点。

隐居孤山逍遥游

林和靖早年曾到各处游历,四十多岁返回杭州,选择在西湖旁的孤山隐居,直到他六十一岁去世之前,足迹连近在咫尺的杭州城,都不曾再踏入一步。他,活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北麓自宅旁,墓则是他自造的。临终前还留下一首〈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诗:「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表明他「不求闻达、不求传世」的心迹,真是潇洒自在。

明末张岱的〈林和靖墓柱铭〉说:「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确能一针见血地镌刻出林和靖的风骨。

孤山在西湖的北面湖中,是葛岭山的一支,三十八公尺高,是西湖最低的山;东面连接白堤,西侧与西泠桥相接,由于孤立湖中,显得孤峰耸峙,故名孤山。林和靖在这里遍植梅树,每到梅花盛开时,每日只是赏梅、饮酒、吟诗、作词,怡然自得,后人因此称他「梅妻」。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梅以和靖为知已,可以不恨矣。」诚然是中肯之言,可为林和靖之爱梅程度,做最贴切的旁白。

林和靖在孤山的自由惬意,从他的隐居、闲游诗句,如〈秋日西湖闲泛〉诗云:「水气并山景,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及〈湖上隐居〉、〈湖山小隐〉等诗中,可见一斑。这样自适自在的生活,古往今来不知羡煞多少红尘骚人、世间墨客。元曲家马致远《隐士赋——题西湖》的套曲:「渔村偏喜多鹅鸭,柴门一任绝车马,竹引山泉,鼎试雷芽。但得孤山寻梅处,苫间草厦,有林和靖是邻家,喝口水,西湖上快活煞。」结尾一折说出他想和林和靖比邻而居的心境。

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杭州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元代

赵介

字伯贞,番禺人。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博通六经及释老书。意气豪迈,无仁进意。何真据岭南,开府辟士,介与孙蕡等俱被宠遇,时号“五先生”。尝以囊随行,遇景赋诗投其中,日往来西樵泉石间。入明,闭户读书,有司累荐皆辞免。洪武二十二年,坐累逮赴京,卒于南昌舟次。介所著诗曰临清集,传于世。

宋代林和靖的事迹

民间传说的花神,以元月梅花最多,其中林和靖与梅花的关系之密切,堪称是个中之最。如果花神是以爱花的程度作排名,那么以「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代表梅花,绝对当之无愧。林和靖(九六七~一○二八年),单名逋,字君复。北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少之时,父母双亡,且体弱多病,他自称「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但他勤敏好学,通晓经史子集百家学说,而且长于书画,精于诗词,有《林和靖诗集》流传于世。世人所普遍称他为「林和靖」,乃是宋仁宗追赐给他的谥号「和靖先生」。

林和靖最突特、有名的事迹,就是「梅妻鹤子」。在他之前固然爱梅名士不乏其人,在他之后,爱梅之士不敢出头;谈爱梅,古往今来唯「他」独尊。

梅花不畏霜雪傲然独立的精神,加上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构成了骚人墨客艺术创作的最佳题材;北宋诗人王淇的名作〈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足以说明这一点。

隐居孤山逍遥游

林和靖早年曾到各处游历,四十多岁返回杭州,选择在西湖旁的孤山隐居,直到他六十一岁去世之前,足迹连近在咫尺的杭州城,都不曾再踏入一步。他,活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北麓自宅旁,墓则是他自造的。临终前还留下一首〈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诗:「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表明他「不求闻达、不求传世」的心迹,真是潇洒自在。

明末张岱的〈林和靖墓柱铭〉说:「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确能一针见血地镌刻出林和靖的风骨。

孤山在西湖的北面湖中,是葛岭山的一支,三十八公尺高,是西湖最低的山;东面连接白堤,西侧与西泠桥相接,由于孤立湖中,显得孤峰耸峙,故名孤山。林和靖在这里遍植梅树,每到梅花盛开时,每日只是赏梅、饮酒、吟诗、作词,怡然自得,后人因此称他「梅妻」。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梅以和靖为知已,可以不恨矣。」诚然是中肯之言,可为林和靖之爱梅程度,做最贴切的旁白。

林和靖在孤山的自由惬意,从他的隐居、闲游诗句,如〈秋日西湖闲泛〉诗云:「水气并山景,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折,残红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及〈湖上隐居〉、〈湖山小隐〉等诗中,可见一斑。这样自适自在的生活,古往今来不知羡煞多少红尘骚人、世间墨客。元曲家马致远《隐士赋——题西湖》的套曲:「渔村偏喜多鹅鸭,柴门一任绝车马,竹引山泉,鼎试雷芽。但得孤山寻梅处,苫间草厦,有林和靖是邻家,喝口水,西湖上快活煞。」结尾一折说出他想和林和靖比邻而居的心境。

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杭州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唐代诗人宋代词人元代曲人有哪些?

著名唐代诗人

诗杰——王勃

诗骨——陈子昂

诗佛——王维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囚——孟郊·贾岛

诗豪——刘禹锡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瓢——唐球

诗狂——贺知章

绝圣手——王昌龄

情歌圣手——李商隐

边塞诗人——高适 岑参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朝比较著名的词人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佑党籍。绍圣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元曲著名曲作家

有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如今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马致远(1250年--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千里,生卒年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考证,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你说,后来》用了那些典故?

析:你说春光正好,韶华正茂,只羡鸳鸯不羡仙

后来春去难留,庭院深锁,咫尺天涯画堂前

“咫尺”从“咫尺天涯”化出,比喻距离虽近但是很难相见。

“画堂”指代幽会之地,此处指恋情。本句可解为恋情不再,“无缘对面手难牵”,相见争如不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成语: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出处《左传•僖公九年》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

析:你说玉笛飞声,如慕如诉,费尽思量诉衷肠

后来宝鼎茶闲,茶烟尚绿,斯人踪迹已渺茫

“笛声”是很有内涵的音乐,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也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花影谁家坞,笛声何处楼”,笛声适于抒情,适于倾诉。笛箫常并举,说明二者有相通之处。而“茶烟尚绿,人影茫茫”则有物是人非之感。

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

析:你说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同结好

后来十里长亭,望眼欲穿,杨柳岸月残风晓

“长亭远望,夜色微凉”的意境与下引两词颇为相符,不再多做解释。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两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析:你说霞染天光,春色将老,陌上花开缓缓归

后来台城柳暗,烟笼长堤,惊鸿照影不复回

曾经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在小路上一道赏花漫步,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映在湖面上的身影只余我孤身一人。

唐•韦庄《台城 》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沈园二首(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关于“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典故,本是一个爱情故事: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鏐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

析:你说彼岸人家,华灯初上,温馨祥和心所向

后来渔舟独回,歌尽沧桑,一蓑烟雨自彷徨

“渔舟晚唱”化自“渔舟唱晚”,原指渔民们满载而归的欢乐之情,这里却表达凄凉沧桑之意。

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你说水静莲香,惠风和畅;后来云遮薄月,清露如霜。

析:你说岁月静好,并莲同心,天朗气清风和畅

后来轻云蔽月,白露为霜,伊人不知在何方

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说幽窗棋罢,再吐衷肠;后来风卷孤松,雾漫山冈。

析:你说茜纱窗下,棋罢茶闲,意绵静日玉生香

后来风雨飘零,孤松独支,山冈无处话凄凉

曹雪芹撰 拟贾宝玉题潇湘馆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苏试《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你说红袖佯嗔,秋波流转思张敞;后来黛眉长敛,春色飘零别阮郎。

析:你说新妇初妆,轻颦微嗔,秋波流转思张敞

后来愁上眉头,心结难开,春色飘零别阮郎

“张敞画眉”出自《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以此形容夫妻感情好。

“阮郎”: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阮郎本指阮肇。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你说暗香浮动,刹那光芒;后来玉殒琼碎,疏影横窗。

析:你说暗香浮动,月色黄昏,占尽风情向小园

后来疏影寥落,月影横窗,零落成泥难暄妍

你说良辰美景,乘兴同往;后来红尘紫陌,雪落太行。

析:你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乘月无时夜叩门

后来红尘紫陌,踽踽独行,雪满太行阻归人

“乘兴独往”大约出自“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五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

紫陌红尘 就是繁华享乐的人世,多指情事 。

你说赋尽高唐,三生石上;后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

析:你说襄王有梦,神女多情,三生石上立誓言

后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别后难再续前缘

宋玉《高唐赋》:开头叙述了楚王梦中与巫山高唐神女艳遇之事,但篇幅甚短,主要篇幅用于写景

江淹《别赋》:“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写夫妻分别。

你说玉楼朱颜,飞月流觞迎客棹;后来幽谷居士,枕琴听雨卧禅房。

析:你说雕栏玉砌,倾国红颜,谈笑往来水流觞

后来绝代佳人,幽居空谷,常伴青灯古佛旁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流觞”: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唐•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你说高山流水,客答春江,后来章台游冶,系马垂杨。

析:你说高山流水,春江月夜,琴瑟相和酬知己

后来章台游冶,系马垂杨,青楼日晚歌钟起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春江”:《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

《章台柳》:中篇小说,清人作,然姓名已不可考。情节曲折饱满,人物刻划工致,情态逼真细腻,叙述语言优美、典丽、富有诗质,系清初中篇白话小说中,将才子佳人与历史传奇题材相结合堪称“佳构”的一部。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你说锦瑟韶光,华灯幢幢;后来荼靡开至,青苔满墙。

析:你说锦瑟韶光,似水流年,灯火阑珊回首处

后来荼靡开至,繁华落尽,心已成冰墙已筑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你认定我就是你一直寻觅的那个人;当这段最刻骨铭心的爱恋逝去的时候,我的心冰凉若死,仿佛被厚厚的青苔覆盖,我将心墙筑起,不敢再相信爱情。

“华灯幢幢”应化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王淇《春暮游小园》: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荼蘼花开,表示感情的终结。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你说天地玄黄,风月琳琅;后来月斜江上,云淡天长。

析:你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风月无边自琳琅

后来月斜江上,云淡天长,人生长恨水长东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天玄地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你说兰舟轻发,西楼月下忆姣娘;后来江湖两忘,只影天涯踏秋殇。

析:你说兰舟催发,执手相看,锦书月下寄相思

后来相忘江湖,肠断天涯,古道西风瘦马嘶

“兰舟轻发,西楼月下忆姣娘”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江湖两忘”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你说幽谷听溪,寻芳清岗,后来落花丁零,水涸潇湘。

析:你说幽谷听溪,寻芳清岗,阆苑仙葩无瑕玉

后来玉带悬林,水涸潇湘,香魂一缕归何处

出自《红楼梦•黛玉葬花》,本人颇爱此书,不多做解。

你说霜冷长河,蒹葭苍苍,后来伊人何在?孤坐未央。

析:你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伊人宛在水一方

后来伊人不在,芳踪难觅,抱膝孤坐夜未央

“蒹葭苍苍,后来伊人”何在出自《诗经·蒹葭》

你说月洒寒江,玉柱琼梁,后来冷镜残钩,三更榻凉。

析:你说月华如水,清辉如练,皎皎华光照玉楼

后来破镜难圆,残月如钩,梧桐寂寞锁清秋

你说梦呓故园,桃花水里游鸳鸯;后来千山暮雪,老翅几回自奔忙

析:你说梦呓故园,春江水暖,戏水鸳鸯成双对

后来千山暮雪,人踪俱灭,披蓑独钓寒江雪

“梦呓故园”指的是陆游的《沈园二首》,陆游对唐婉的爱从来不曾割舍,即使唐婉已辞世四十余年,陆游也年过古稀,仍循着那一缕情丝重游沈园。这里应指刻骨铭心的爱恋。

“千山暮雪,老翅几回自奔忙”应出自元好问《摸鱼儿 雁丘词》:“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