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轩姓(轩姓百家姓排名)

admin 2022年09月30日 05:11:12 11
轩姓(轩姓百家姓排名)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轩姓的由来2、...

本文目录一览:

轩姓的由来

轩辕氏,由于其起源十分特殊,现今作为姓氏已十分罕见。出自姬姓。黄帝相传为北方姬姓部落的始祖,据说原住姬水(今山西一带),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又称帝鸿氏。轩辕被认为是当时部落的崇拜物(图腾),是一种类似于熊的三足爬行动物。相传在黄帝轩辕氏的嫡系后代中,有着一部分以轩辕为姓。相传有一些轩辕氏是由于曾在一个名轩辕的地方(今河南省新郑县),而这个地方曾经是黄帝居住的地方,部分居民为了记念黄帝,就以居住地为姓,称为轩辕氏。相传有一些轩辕氏是由于曾在一个名轩辕的地方(今河南省新郑县),而这个地方曾经是黄帝居住的地方,部分居民为了记念黄帝,就以居住地为姓,称为轩辕氏,继后简称为轩氏。

轩在姓氏里怎么读

轩在姓氏里读作xuan(一声)。

轩,姓也,黄帝轩辕氏, 后因为氏;轩氏:即轩辕氏也,亦省作轩氏。历代以来百家姓记载轩辕为复姓,后省作轩姓(见《史册》《穆天子传》)等相关史籍。

从文献资料可知,轩辕一姓起源于五千年以前,其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据考证:司马光《稽古录》上记载黄帝有熊氏,姬姓,曰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宋苏辙《古史》上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后皆有天下,其一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昌意。

黄帝盖四妃,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曰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佶、儇、依。黄帝崩,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子青阳立,是为帝少昊。《史记?索隐》上记载,认为是黄帝居轩辕之丘而有轩辕氏;一说是为黄帝作轩冕之服,而被人尊称为轩辕氏。总之,两者都有可能,或兼而有之。一句话,如《汉书?古今人表》记载所言“轩辕,即黄帝也。”轩辕氏出自黄帝,其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这是无疑的。故黄帝就是轩氏的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轩姓名人:

1、轩辕轲: 1926年8月生,字敏毅,毕业于河南大学.河南省睢县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中国教育思想通史》龚自珍、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中国教育魂》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两章。

2、轩锡明:(公元1949~今),原名轩西明,笔名西民、陈子;河南桂颖人。著名当代小说作家。1968年毕业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学,现为青海省贵德县文化馆创作员,国家二级作家(副高职称)。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德县文学爱好者协会主席。

3、轩静渊:(公元1936~今),女,河北定县人。著名西南农业大学教授。1957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2~1984年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植物防疫学科学习。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昆虫教研室主任。主讲《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原理及应用》、《储藏物昆虫学》等课程。参加“水稻三化螟预测及 防治”研究,获重庆市重木科技四等奖。

4、轩玉亭:(公元1947~今),河南临颍人。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6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主攻生丑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中国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学会会员,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代表。

5、轩尼诗:(1989年4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中国钢琴轻音乐演奏家、创作人、编导及制作人。2012年推出《轩尼诗钢琴曲轻音乐作品》并发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轩姓

轩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记载:轩,姓也,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史籍《姓解·六三》、《姓苑》中均记载:“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黄帝共二十五子,十二子有姓。”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

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穆王姬满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公元前976~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前947年,待考)。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周穆王十三~十七年(公元前963~前959年或公元前988~前984年,待考),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晋观黄帝之宫。他还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考证,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后因徐戎造反,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他还率军东攻徐戎,平服了徐戎的叛乱,之后在涂山(今安徽怀 远)大会数百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周穆王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其中虽多夸张,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即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除姬姓外,其轩氏为当首之氏,号称“中华第一氏”。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熊横迁都于陈国。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称轩丘氏。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丘氏。轩丘,按史籍《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正宁县。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记载:“兹县(隋罗川县,今正宁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夏禹尊子于后。”这里所说的“轩丘”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因为有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称子午岭,即史籍《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记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因此,轩丘即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罗水上游的桥山,非指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桥山。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郑国京城大叔姬段后裔军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志士姓》记载,古有军氏,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名叫姬寤生(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封他的弟弟姬段(公子段)在京邑(今河南荥阳),世称京城太叔。姬寤生、姬段兄弟俩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周厉王姬胡,荒淫暴虐,因此在周公元年(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死于囚所。据史籍《左传》、《史记》的记载,周宣王继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附近的郑(今陕西华县)。姬友就是姬寤生、姬段兄弟俩的祖父郑桓公,他当时是周幽王姬宫涅的司徒。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姬友为保护周王朝而牺牲。姬友的长子姬滑突(姬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郑武公助即位的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有功,仍为周王朝的大司徒,并把郑国也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其故城至今保存完好。郑武公后来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因生大儿子姬寤生时难产,武姜当时受了痛苦和惊吓,便因此对姬寤生一直不喜欢。武姜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姬段,人们称他“叔段”。姬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一直到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郑厉公姬突元年,公元前700年),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后,对姬段一族人的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在周釐王姬胡齐三年(郑厉公复元年,公元前678年),郑厉公将流亡在卫国的姬段之孙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公孙滑,定叔回郑国以后,姬段的后裔子孙们始称太叔氏、公孙氏、段氏、京氏、共氏、军氏等,表明了后裔子孙们对姬段的爱戴与尊重。

要注意的是,该支军氏是为河南军氏,与汉朝时期的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之后裔的军氏非同源。该姬姓军氏后多改为轩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佚文》、《左传》记载,郑国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

在古代,“轩”与“罕”二字通假,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的罕虎,在《春秋公羊传》中则记载为轩虎。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轩氏,世代相传至今。

轩姓的来源和历史

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记载:轩,姓也,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史籍《姓解·六三》、《姓苑》中均记载:

“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黄帝共二十五子,十二子有姓。”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