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豆油一升是多少斤?
1.8斤豆油密度,如果按照水豆油密度的比重计算,一升是二斤,由于水与油豆油密度的比重不同,油的比重是0.9,水的是1,所以,一升大豆油重量是1.8斤。
一升水的重量是1千克,水的密度是1千克/升
豆油的密度是0.9150-0.9375克/升,所以一升豆版油的密度大约是0.91-0.93千克权,花生油大致相同大豆油的相对密度(d20℃4℃)。.
扩展资料: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精练过的大豆油在长期储藏时,其颜色会由浅变深,这种现象叫做"颜色复原"。大豆油的颜色复原现象比其它油脂都显著,而油脂自动氧化所引起的复杂变化可能是其基本原因。 采取降低原料水分含量的方法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此法正广为采用,基本上解决豆油密度了大豆油色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油
1升豆油等于多少斤
1.84斤。
豆油的密度是0.92克/升,所以一升大豆油=0.92×2斤=1.84斤。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浅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精练过的大豆油在长期储藏时,其颜色会由浅变深,这种现象叫做颜色复原。
扩展资料:
豆油使用注意事项:
1、食用大豆油,可以用于凉拌,但以加热后食用口感更佳。
2、因为油脂有保质期,所以保存大豆油过程中,应注意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光密封保存。而大豆油颜色随着保存时间的流逝而由浅变深,当油色变深,切记不可长久存放。
3、因为豆油含磷脂较多,所以在用肉熬汤时,加入适量豆油更能熬出诱人香醇的白汤。但要注意,鉴于大豆油有较浓的豆腥味,在着色的同时也会因此而影响汤本身的味道,但是若在加入豆油后加入适量的葱花或花椒等佐料,可有效去除浓厚的大豆味,但汤的颜色也会变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豆油最好炖和煮 国人健康吃油指南
一升豆油等于多少斤
豆油豆油密度的密度是0.92克/升豆油密度,所以一升大豆油=0.92×2斤=1.84斤
拓展内容豆油密度:
豆油
一、简介
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豆油密度,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浅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
二、特点
大豆油的理化常数:
相对密度(d20℃4℃) 0.9150-0.9375
折光指数(n20℃D) 1.4735-1.4775
粘度(E020℃) 8.5左右
凝固点(℃) -18~-15
碘值(g碘/100g油) 120-137
皂化值(mgKOH/g油) 188-195
总脂肪酸含量(%) 94.96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290左右
豆油的成分组成
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棕榈酸 6-8油酸25-36
硬脂酸 3-5亚油酸52-65
花生酸0.4-0.1亚麻酸2.0-3.0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精练过的大豆油在长期储藏时,其颜色会由浅变深,这种现象叫做"颜色复原"。大豆油的颜色复原现象比其它油脂都显著,而油脂自动氧化所引起的复杂变化可能是其基本原因。 采取降低原料水分含量的方法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此法正广为采用,基本上解决了大豆油色泽。
百度百科 豆油
5升豆油等于多少斤
5升食用油约等于4.55斤~4.65斤之间。因为不同液体密度不同,算出来的质量也不一样。换算公式为:重量m=密度p*体积v。
拓展资料
重量m=密度p*体积v,这是初中物理学过的知识。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水的密度是1,那么5升水就是5公斤水。大家都知道油肯定是比水轻的 ,因为油会飘在水上,也就是说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5升油的重量一定小于5公斤。
食用油(花生油、调和油、玉米油、葵花仔油等)在常温下的密度在0.91g/ml~0.93g/ml之间,根据重量m=密度p*体积v的公式,可以算出5升食用油约等于4.55斤~4.65斤之间。
各种油的密度?
1、油脂的密度一般在0.91g/ml-0.93g/ml之间。
2、煤油0.8g/cm^3
3、植物油0.9g/cm^3
4、汽油0.71g/cm^3
5、食用油大致在0.92g/cm^3~0.93g/cm^3
6、柴油的密度是:0.84g/cm^3
7、汽油的密度是:0.70g/cm^3
8、酱油的密度是:1.15g/cm^3
扩展资料;
动物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在室温下呈固态,如猪油、牛油、羊油等。相反,植物油则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呈液态,如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茶籽油等。根据脂肪酸类型和含量高低,我们大致可以将不同类别油脂分为下面四类:
饱和脂肪酸型 猪油、牛油、奶油、黄油、椰子油、棕榈油等。这类油脂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坏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饱和脂肪酸比较耐高温,适合油炸时使用。
单不饱和脂肪酸型 橄榄油、山茶油、茶叶籽油、牛油果油等。这类油脂的油酸含量较丰富。油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坏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还能够保证HDL-C(好胆固醇)的水平不变,甚至有所上升,所以相对比较健康,适合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由于橄榄油不耐高温,不宜用来炒菜,如果是直接食用,一定要选择“初榨橄榄油”!因为精炼橄榄油是不可以直接食用的。相对而言,茶油更耐高温,能用于炒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食用油这样吃更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用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油
大豆油的密度是多少?
大豆油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对此国标中规定,标准密度是以20摄氏度为基准时的密度。
大豆油的相对密度是:(d20℃4℃) 0.9150-0.9375
相对密度一般是把水在4℃的时候的密度当作1来使用,另一种物质的密度跟它相除得到的。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大豆油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味温淡。本品可与乙醚或氯仿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本品用途广泛。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质量越好的大豆油应该颜色越浅,为淡黄色,清澈透明,且无沉淀物,无豆腥味,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以下的优质大豆油会有油脂结晶析出。
食疗作用:
豆油味甘辛,性热,微毒;
具有驱虫、润肠的作用;
可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还有涂解多种疮疥毒瘀等。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
大豆油的理化常数:
相对密度(d20℃4℃):0.9150-0.9375;
折光指数(n20℃D):1.4735-1.4775;
粘度(E020℃);8.5左右;
凝固点(℃);:-18~-15;
碘值(g碘/100g油):120-137;
皂化值(mgKOH/g油):188-195;
总脂肪酸含量(%):94.96;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290左右。
大豆油营养价值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