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八达岭长城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作文500字)

admin 2022年10月22日 15:27:08 12
八达岭长城介绍(八达岭长城介绍作文500字)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有关八达岭长城的资料2、...

本文目录一览:

有关八达岭长城的资料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回忆。

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在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垛口之间距离约1米。垛口的砖是特制的,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察面大。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一般敌楼为两层,高10米、长宽均10米。全部为砖石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了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

墩台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此是古代士兵们的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的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的平台,即为城台。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的口粮和用水等。这种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的城台、敌台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进攻,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

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八达岭长城比较好?

八达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的延庆县南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份,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八达岭长城是明代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明代长城的精华。“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很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工具/原料

more

八达岭长城不仅仅是建筑,也是战争的武器。一切设置都是为了战争服务。有堞墙、垛口、射洞阻击敌人,有望口可以侦查敌情,有烽火台可以千里传信,有城台可以储存武器,供士兵休息。真是可攻可守,战争之必备武器啊。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

步骤/方法

1/3分步阅读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

2/3

从宇宙中观察地球,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唯一标志,它是世界历史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

3/3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

八达岭景点介绍

八达岭景点介绍

想要去八达岭长城游览的话应该对景区先进行了解,以下是我收集的经典介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县南部,在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长城碗蜒于崇山峻岭之间,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绵延。八达岭位于居庸关外口,有东、西两座关门,东叫“居庸外镇”,西称“北门锁钥”。关城东窄西宽,长城从“北门钥 锁”关门城合台起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约7.5米,顶宽约6米,可容五马并驰,十人并行。该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 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顶地面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 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 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 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在制 高点上还设有烟墩,即烽火台,是古代传递警讯的设施。

从1995年10月1日起,每个周末八达岭长城从南至北四烽火台的1200米距离内,650盏彩色泛光灯同时亮起迷人的灯光。每日晚上18点30分至21点30分,对游人开放。

万里长城,人类的巨著!

中华之魂!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和北京旅游的"世界之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 ℃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迄今,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中外游客1.2亿多人次,370多位外国元首及世界风云人物在此留下足迹。

景区等级: 5A

景区类别:文物古迹

开放时间:全年

地 址: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

价 格:4–10月:45元/人;11月–次年3月40元/人

交 通

自 驾 车:沿京藏高速公路到八达岭长城出口,按景区指示牌行进

乘 车:德胜门乘919路市郊车八达岭长城站下车即到

八达岭长城为AAAAA级景点 ;

八达岭长城有什么特点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八达岭长城介绍,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这段长城始建于1505年,是明代进行八达岭长城介绍了长达80余年的修建完成的,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经过80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八达岭长城,遵循秦时筑城依山就势。因险阻敌的原则,走最高的山脊,随山脊转折而弯曲,不求取直拉平,以减少切上填方,做到省工省料,坚固实用。

八达岭长城的墙体,是万里长城中最雄伟壮观的地段。建造者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在险峻的高山上筑成。

八达岭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以适应战斗的需要。而在北峰至青龙桥一段城墙,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两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

八达岭长城墙体两面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较高的花岗岩石条包砌。石条宽0.5米,高0.4米,长一米不等,最长石条达3.1米,重一吨半多。

石条一层层垒砌起来,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

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体上面铺三四层城砖,用石灰膏或者是糯米汁粘接灌缝。这样,使得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八达岭长城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显示着“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的构筑思想。

墙高互1.7米至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是砌到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

垛口的砖是特制的,头部呈尖形,码在口上,内外都呈扇面,外宽内窄,观察面大,不易被敌箭射中。

挡垛上部留有0.3米大小的方洞,呈外扇面形,这叫“瞭望孔”,备以观察敌情。墙下部隔不远处就砌有宽0.3米,高0.35米的方洞,外口呈扇面形,这叫“射孔”。在敌方兵临城下或搭云梯登城时,通过射孔用石块。火球、刀矛阻击敌人。

内侧的宇墙,高约一米,主要是保护城上人马行走安全,防止在紧急时刻掉落城下。

垛墙和宇墙用的是特制大砖,长0.36米,宽0.2米,厚0.1米。墙顶一层用脊砖。脊砖两边底中间高,或内侧高外侧低,便于排除积水。

城墙顶部形成两边有墙的巷道,在两边砖墙根,特意砌有小水槽,积水沿水槽而流,至较低处的宇墙下部,经流水孔把水引到墙外的吐水嘴上,泄流城墙之外。

长城的防守是分段的,“班组”各负其责。平时,守城军士驻扎城下,遇有烽烟报警,登城上岗。

长城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城墙下部就开有一个登城口,登城兵士各行其道,临阵不乱。

这种小型登城口,叫券门,“后勤”人员运送军械器具、饮水和干粮,也都从这里登城。券门是圆拱形小门,高1.8米,宽0.8米,门框用4块规格一致的石料组装。门内有石阶,通向城墙顶上。

修长城用的大砖和石料,多是就地取材,分派当地政府专门监制。古砖上写有标记,标明州府及制作者,出了问题,便于追查。

砌墙的石条有的长达两米,重1000多千克。在山岭起伏、坡度陡峭没有道路的山峰上施工,把大量的土方、条石和砖运上山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据说,垒墙所用的黄土和砖,都是用排队传递的办法,一筐一筐,一块一块传递或挑抬上去的。民间也有“用山羊背砖上山”的传说。至于搬运大石条,那就要运用斜面和滚木、杠木等办法来运输了。

可以说,长城上的每一撮土、每一块砖和石头,都浸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同时,也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成就。

修筑长城采用分段包干的办法,每段修成后,都要立碑,记载主持官员和工头的名字,及所修长度和工期。

蜿蜒曲折的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在哪个地方 关于八达岭长城位置介绍

1、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22、北京八达岭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依山傍海,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非常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具特点。

3、年平均温度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为26.1℃。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北京春秋季较短、冬季稍长,年均降水量644毫米,无霜期为180天。

阅读
分享